日前,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为8.50亿吨,同比下降10%。产量的下跌也意味着水泥销量的回落,叠加水泥价格的持续探底,加速了水泥企业业绩的大幅下滑。
水泥量价齐跌,业绩大幅下滑
从分省数据可见,今年上半年除西藏地区水泥产量略有上升外,其他地区产量均为下降。6月单月产量,也仅西藏和河北区域略有上升。
水泥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P.O42.5散装水泥6月中旬报价338.7元/吨为上半年最高;5月上旬报价300.3元/吨,为上半年最低;高低价差38.4元/吨。17个统计周期中有10个周期处于下行区间,降幅最高为2.1%。
从同比数据可见今年4月上旬较上年同期水泥报价下跌93.6元/吨,同比跌幅达23.33%。但是今年6月下旬水泥价格却较上年同期上涨了5.9元/吨,为今年上半年唯一一个同比上涨的周期。
尽管出现上涨的迹象,但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7月上旬流通领域水泥价格可见,涨势似乎只是昙花一现,马上又掉头向下了。但是,自6月下旬同比数据开始回升,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相关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市场淡季,水泥价格的逆势上行,或与上半年4月下旬开始的新一轮价格推涨有关,或与各区域陆续启动的错峰停产有关。
多区域开启错峰停产,欲缓解过剩矛盾,借机避险
水泥淡季提价,多区域错峰生产力度加强。华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以及东北三省均有通知在7月~8月期间进行错峰停产。
长三角地区供给量减少约30%,其中7-8月安徽环巢湖区域窑企业每月停窑不少于10天;浙江6-8月梅雨高温季错峰停产20天;江苏夏季错峰停窑20天。
东北区域水泥企业已经连续5个月,每个月停窑15天,其中7~8月份要求再停15天。吉林自2024年7月1日早8点起,全省所有窑线企业停产15天;黑龙江自7月1日早8点至7月16日8时继续执行夏季错峰生产,停窑15天;辽宁自2024年7月1日早8点至2024年7月16日早8点,停窑15天。
福建省连发两份错峰生产通知文件,最近的一份是要求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不论目标为何地均须参与错峰生产,且明确规定开停窑时间精确到小时,豁免停窑时间一次性用完。
通知文件中提到由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统计各企业错峰完成情况及省外入闽情况。此前发布的通知文件要求福建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年停窑155天,省外水泥熟料入闽量必须按正常年份50%控制,由海螺水泥统计各品牌入闽量。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那些目标市场是福建,但在福建区域内没有熟料生产线的企业来说,这个错峰文件毫无约束力。”每年福建省的外来水泥在1500万吨左右,其中海螺水泥就有1200万吨,占比远超50%。据当地企业反馈,上半年按计划停窑,1-4月份停窑65天,5月份、6月份停窑30天,加上本次7月停窑12天,今年已累计已计划停107天。
云南某企业运营部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错峰生产文件都是‘假的’,只是一个形式,大多数水泥厂都是结合自己的库存开停机。本来水泥销量下滑,开机时间短,在企业库满停机的阶段就上报说是错峰停产。月底或季度停窑时间,只要满足错峰停机时间就OK了,只会多停不会少停。目前员工薪酬下调15%左右,五险一金扣完到手也就3000元左右,辞职率很高。员工积极性大打折扣,已经有了抵触的思想,你发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的观念根深蒂固。”
贵州区域某企业生产负责人反馈称,去年全年停了200多天,今年还不到半年就已经停了200多天了。已经相当于去年一整年停窑的天数了。现在多个区域的错峰生产通知文件已经失效,企业库存停窑,无法再按“计划”执行。
河北某水泥企业负责人表示,错峰停产不能靠企业自律,产能也要以项目批准的为限。个别头部企业就是最好行业的案例,扩张、再扩张,重组、再重组,产能增加的多数是有背景的又不差钱的。错峰停产去产能喊了多少年,始终没喊停那几家通过钻“漏洞”增加产能的企业。
关于错峰停产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水泥人网表示,近年来水泥行业对错峰生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2017年的一年一线停窑60天,到现在一年一线停窑达200天左右。错峰停产的时间也从采暖季错峰演变成为“淡季停产、旺季错峰”的常态化错峰。
错峰停产的本意是缓解过剩矛盾,却无意中加速了新建产能建设。使某些高排放、高耗能、低效产能得以复活,以至于越错峰,越过剩。水泥企业错峰避险,动不动就来个错峰停产,不仅仅上下游企业叫苦不迭,就连水泥行业自己的员工也表示无法理解,这无异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废武功”!
水泥量价齐跌,业绩大幅下滑
从分省数据可见,今年上半年除西藏地区水泥产量略有上升外,其他地区产量均为下降。6月单月产量,也仅西藏和河北区域略有上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水泥价格方面,今年上半年,P.O42.5散装水泥6月中旬报价338.7元/吨为上半年最高;5月上旬报价300.3元/吨,为上半年最低;高低价差38.4元/吨。17个统计周期中有10个周期处于下行区间,降幅最高为2.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同比数据可见今年4月上旬较上年同期水泥报价下跌93.6元/吨,同比跌幅达23.33%。但是今年6月下旬水泥价格却较上年同期上涨了5.9元/吨,为今年上半年唯一一个同比上涨的周期。
尽管出现上涨的迹象,但从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7月上旬流通领域水泥价格可见,涨势似乎只是昙花一现,马上又掉头向下了。但是,自6月下旬同比数据开始回升,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相关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市场淡季,水泥价格的逆势上行,或与上半年4月下旬开始的新一轮价格推涨有关,或与各区域陆续启动的错峰停产有关。
多区域开启错峰停产,欲缓解过剩矛盾,借机避险
水泥淡季提价,多区域错峰生产力度加强。华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以及东北三省均有通知在7月~8月期间进行错峰停产。
长三角地区供给量减少约30%,其中7-8月安徽环巢湖区域窑企业每月停窑不少于10天;浙江6-8月梅雨高温季错峰停产20天;江苏夏季错峰停窑20天。
东北区域水泥企业已经连续5个月,每个月停窑15天,其中7~8月份要求再停15天。吉林自2024年7月1日早8点起,全省所有窑线企业停产15天;黑龙江自7月1日早8点至7月16日8时继续执行夏季错峰生产,停窑15天;辽宁自2024年7月1日早8点至2024年7月16日早8点,停窑15天。
福建省连发两份错峰生产通知文件,最近的一份是要求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不论目标为何地均须参与错峰生产,且明确规定开停窑时间精确到小时,豁免停窑时间一次性用完。
通知文件中提到由福建省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统计各企业错峰完成情况及省外入闽情况。此前发布的通知文件要求福建省内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全年停窑155天,省外水泥熟料入闽量必须按正常年份50%控制,由海螺水泥统计各品牌入闽量。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那些目标市场是福建,但在福建区域内没有熟料生产线的企业来说,这个错峰文件毫无约束力。”每年福建省的外来水泥在1500万吨左右,其中海螺水泥就有1200万吨,占比远超50%。据当地企业反馈,上半年按计划停窑,1-4月份停窑65天,5月份、6月份停窑30天,加上本次7月停窑12天,今年已累计已计划停107天。
云南某企业运营部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错峰生产文件都是‘假的’,只是一个形式,大多数水泥厂都是结合自己的库存开停机。本来水泥销量下滑,开机时间短,在企业库满停机的阶段就上报说是错峰停产。月底或季度停窑时间,只要满足错峰停机时间就OK了,只会多停不会少停。目前员工薪酬下调15%左右,五险一金扣完到手也就3000元左右,辞职率很高。员工积极性大打折扣,已经有了抵触的思想,你发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的观念根深蒂固。”
贵州区域某企业生产负责人反馈称,去年全年停了200多天,今年还不到半年就已经停了200多天了。已经相当于去年一整年停窑的天数了。现在多个区域的错峰生产通知文件已经失效,企业库存停窑,无法再按“计划”执行。
河北某水泥企业负责人表示,错峰停产不能靠企业自律,产能也要以项目批准的为限。个别头部企业就是最好行业的案例,扩张、再扩张,重组、再重组,产能增加的多数是有背景的又不差钱的。错峰停产去产能喊了多少年,始终没喊停那几家通过钻“漏洞”增加产能的企业。
关于错峰停产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另有业内分析人士对水泥人网表示,近年来水泥行业对错峰生产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2017年的一年一线停窑60天,到现在一年一线停窑达200天左右。错峰停产的时间也从采暖季错峰演变成为“淡季停产、旺季错峰”的常态化错峰。
错峰停产的本意是缓解过剩矛盾,却无意中加速了新建产能建设。使某些高排放、高耗能、低效产能得以复活,以至于越错峰,越过剩。水泥企业错峰避险,动不动就来个错峰停产,不仅仅上下游企业叫苦不迭,就连水泥行业自己的员工也表示无法理解,这无异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自废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