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7 09:46:22 来源:水泥人网

四大乱象!水泥行业加速“陨落”!

  近期多家水泥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14家水泥企业集团全部业绩下滑,且有多家亏损。
  
水泥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一览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业绩预告

  对于整个行业的业绩下滑,原海螺水泥副董事长王建超分析称:行情差,既有客观因素,又有行业自身原因。客观原因是房地产投资收缩,影响水泥需求。按地产需求占水泥需求四成比重测算,地产下滑影响水泥需求下降20%以上。

  主观上:一是新增产能投产,打破行业原有竞合生态,拖累市场下行,“十三五”以来,行业通过产能置换新增投产140多条线、产能2.3亿吨,新增产能控制不力,加剧行业从“十三五”初期过剩20%到目前过剩超过40%;

  二是少数企业不顾大局,盲目新增,甚至以节能减排为名行增产扩能之实,在行业起了很不好的反面作用,严重破坏生态,影响行业信心。

  三是企业间互信减弱,错峰方案执行打折扣,各自为战,竞相抢跑,价格踩踏,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同期原海螺水泥董事长高登榜表示,目前国内水泥需求还有20亿吨左右,导致当前行业态势的原因是行业企业自我约束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大的体量也没用,行业当前的困局,很大程度上是行业自己造成的。

  从两位行业人士的分析可见,水泥行业的现状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早期水泥厂“一窝蜂”大干快上,水泥产量与实际需求严重“错配”

  从近十年的水泥产量可见,‌2015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3.5亿吨,‌随后几年产量有所波动,‌其中2016年产量达到24.0亿吨,‌之后逐年下降。2023年全国水泥产量20.23亿吨,创下近13年来的最低点。



  而与之相对应的水泥产能早在2021年就超过35亿吨,过剩率达到32.5%,2022年过剩率约40%,2023年过剩率达50%以上。

  曾几何时,水泥供不应求,水泥企业销售老总四处躲客户。水泥价格飙高到千元左右。八宿海螺建厂从四川拉水泥到位价1200元/吨。部分区域市场,水泥一日一涨,甚至是一日多涨,经销商拿着现金高价求购水泥,水泥茅海螺水泥日进亿元。水泥车排队拉水泥三天三夜仍未拉到一车水泥。

  正因如此,市场一些逐利资金纷纷进入水泥行业,不仅令熟料产能置换指标转让价格飚升,也加速了部分政策较宽松区域的产能过剩。也正因价格的高企,部分停产多年、高能耗、高排放、低能效的生产线抓住“救命稻草”起死回生。

  错峰停产:让早该退出的落后产能得以生存

  产能过剩的痛,水泥行业自己找到了“止痛药”——错峰生产。整个行业都知道“止痛药”只是暂时性的麻痹问题。部分区域甚至出现越吃“止痛药”,症状越严重的情况。

  错峰生产实施之初是为避免北方较寒冷区域冬季采暖锅炉叠加水泥生产污染大气而制定的环保措施。从2014年开始短短两、三时间年就已经覆盖国内多数水泥大省。

  近年来南方多地也纷纷加入,且不仅采暖季、市场淡季、环境敏感时段以及重大活动期间都会开启错峰停窑。部分产能过剩严重区域更是将错峰生产常态化到每一个月。如东北区域水泥企业已经连续5个月,每个月停窑15天。从各区域公布的停产计划可见多区域年停产天数已200天以上。

  正如华南某品牌企业负责人所言,现在水泥库、熟料库都是满的,就连船上都装满了,卖不出去,只能停产,错峰生产已经无法再按计划执行,水泥价格是持续下滑。从一吨难求到求着客户买,甚至不惜“赊销”。

  整个行业风风火火新建产能,带来的一地鸡毛,如今令整个行业深感其痛。

  产能置换:让很多僵尸产能“复活”

  据水泥人网不完全统计,2018-2023年水泥行业新投产生产线106条,合计产能达1.6亿吨/年。其中通过产能置换复活的“僵尸产能”达20%以上。

  上述熟料产能也仅是计算了设计产能,若按实际产能较设计产能超30%左右计算,新增产能或超2亿吨/年。更有甚者,6200t/d熟料线,日产达9300吨。另有众多企业为提产增效,开始大改特改,预热器、分解炉、篦冷机、水泥窑……7200t/d日产超万吨,5000t/d日产7000吨以上。

  从2016年到2022的高速发展的6年黄金期,也是水泥行业大干快上的6年。随之而来的是熟料产能置换政策的逐年加严,从1:1置换到1:1.25再到1:1.5以至于现在环保敏感区域要求1:2的置换。由此也衍生出个别企业借技改之名等量置换,从而扩大产能。

  也有个别区域为搭乘政策的顺风车,集中置换,集中公告,不仅造成局部区域的严重过剩,同时也影响到整个行业的政策推行。现如今最新版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即将实施,又有多家企业集中补产能。不仅近几年新建的5000t/d及以上规模生产线补充产能,个别2014年投产的2500t/d生产线亦公告补充产能。而在这里补充产能的2500t/d生产线已经被诸多水泥大省列入退出序列。

  山东省2024年年底前全部整合退出25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

  浙江省加快推进水泥生产重点地区水泥熟料产能整合,到2025年完成不少于8条2500吨/日及以下熟料生产线整合退出。

  福建省鼓励2500t/d新型干法窑“上大压小”,改造为5000t/d及以上,同步达到超低排放水平。

  江西省加快淘汰2000t/d及以下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利用率较低的地区加快淘汰2500t/d及以下普通水泥熟料生产线。

  重庆市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方式整合市内低效产能、逐步退出2500吨/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特种水泥除外)。

  吉林省通过省内产能置换,建设规模4000t/d(含)以上熟料生产线,提高单线规模和能效水平,逐步退出2500t/d(不含)以下熟料生产线。

  宁夏回族自治区到2025年淘汰25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产线除外)。

  ……

  利用供给侧人为干扰,制造虚假繁荣,引入更多新建产能

  此前,因个别企业的区域保护政策和熟料控销制度,造成众多区域的价格高企,掩盖过剩问题,造成虚假繁荣,让更多的新建产能不断涌入落地,加重整个行业的过剩水平。

  近年来公转铁,公水联运以及物流行业的低价踩踏,令传统意义上的水泥销售半径被打破。叠加部分企业唯“份额”论,不远千里销售低价水泥,“地盘战”充斥各个区域,打破原先的默契供需生态,撕破了行业的窗户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