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4 10:27:20 来源:水泥人网

乱套!水泥行业陷“恶性”循环!


  水泥人网消息:从近来各地通报的水泥质量检验结果可见,强度、氯离子、烧失量、六价铬等项目不合格问题多有出现。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水泥价格越来越低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挣扎在成本线边缘或亏本销售,就连上市公司大企业利润也受到影响,降本、降价成了所有企业唯一的“志向”。

超标添加混合材,导致水泥强度不合格

  日前,河南一水泥厂被检出质量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抗压强度。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企业技术把关不严,为追求效益最大化而放松质量要求,加大混合材料掺量,造成水泥强度低,未达到标称强度等级要求。

  华南某贸易商反馈,当地一家主要品牌企业,为降本选择来自不同供应商的低价原材料,导致企业产品质量控制难度加大,质量稳定性较低,虽然出厂水泥达到了标准要求,但是其品质连当地二三线品牌都不如。

无底限加工业盐、劣质助磨剂等“违禁品”

  此前,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当地多批次水泥氯离子超标的原因时提到,部分企业水泥原材料电石渣中氯离子含量过高导致成品水泥中氯离子超标。

  据了解,水泥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水泥中氯离子超标多是因为掺了含氯盐高的石膏、混合材料和助磨剂。高氯盐能激发水泥的早期强度。各区域都有水泥企业进厂原材料管理不严,使用氯离子超高原材料的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中滥用不合格水泥助磨剂材料,无底线加工业盐。

  某品牌水泥企业品控负责人表示,以前如燃煤炉渣、火山灰、煤渣等没人用的廉价的混合材,现在都抢着用,目的都是降成本。部分产生废渣的企业急于处理废料,几乎是0元出售,更有甚者‘倒贴’钱,请水泥厂帮忙处置。对于此类废渣,或含有多种重金属物质及过量氯盐成分。如水泥企业不加控制令其直接进入生产工序,极有可能造成成品水泥的质量问题。

  此前,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的当地一家主要品牌水泥企业一批次P.O42.5水泥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烧失量。

  烧失量不合格多是加入了“超标”或质量不稳定的石膏或混合材。据了解,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合理控制水泥的烧失量是提高水泥品质、保证水泥性能的关键措施。烧失量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水泥的熟化程度和化学成分组成,从而影响水泥的强度。

  研究发现,烧失量升高,水泥强度也会升高,但当烧失量过高时,水泥强度反而会下降。过高的烧失量会降低水泥的抗渗性。高烧失量水泥中自由石灰含量高,碱含量高,易引起抗碱性侵蚀,减少水泥耐久性。而烧失量过低,水泥中某些元素含量较低,其耐久性也会下降。

合法范围内,降低水泥强度

  据水泥人网了解,国内主要品牌企业海螺水泥、红狮水泥等均有严格的内控标准,要求产品质量高于国家标准。其企业生产负责人表示:“国标要求是产品质量的最低门槛,而非优质产品的统一要求。仅仅是达到国标要求,依然没有竞争力。在国内主要品牌企业的竞争中富余强度通常比国际高出2~3兆帕。以低成本龙头企业海螺水泥为例,因旗下各企业石灰石资源不同,富余强度高出国际的比例也有所不同,石灰石品味相对较好的公司,产品富余强度要高出4~6兆帕,相对差一些的也能高出2~3兆帕。”

  尽管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浪费”,但是此前各大企业却乐此不疲,在追求富余强度的路上越走越远。时至如今,当市场价格持续下滑时,部分企业为降本增效,开始在降低产品“富余强度”上做文章。以达到标准要求为宗旨,不再追求较高的富余强度了,以至于被下游用户投诉“为降成本,不惜牺牲质量,产品越做越差了。”

  某企业化验室主任对水泥人网表示,人为地控制富余强度,只要是达到了标准要求就可以出厂。部分水泥企业出厂水泥只抽检3天强度,28天强度按经验推算一个数值。所以即便是出厂水泥3天强度合格,28天强度也未见得合格,更别说假以时日水泥在风吹日晒雨淋的恶劣环境里会不会一直“强”下去了。

  国标GB/T39698-2020出厂水泥质量确认方法中明确,出厂水泥的质量可通过过程质量控制、出磨/入库水泥或出厂水泥的质量检验进行确认。出厂水泥不仅要做全套物理检验还要做化学分析、水溶性铬、放射性、混合材掺量、袋装水泥袋重等项目的检验。

  

  全套物理检验项目指标要求,除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外,28天抗压强度应考虑质量保证系统大于3和增加2Mpa富余值。同时要求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不少于标称质量的99%。

少装几斤,包装水泥“瘦身”也降本

  在不牺牲质量品质的情况下降本,河南、山东、苏北、陕西关中等多地粉磨站和分装站有“大招”。如河南某地的一些分包站,产品出报价只要100多元一吨,且承诺保证质量。当地经销商表示,这些分包站堪比“万国水泥厂”,客户提供包装袋或者用他们现成的包装袋都可以分装。客户让装多少重量,他们就装多少,一切按客户要求来,肯定不会“缺斤少两”。此类分装站灌装的水泥袋重从80多斤到95、96斤不等。别人买100斤,我们只买到80斤,少的20斤是经营者的“利润”。

  要知道水泥袋重不足也涉及质量问题,会导致安全隐患。下游施工人员在加工混凝土时会按照足重水泥的配比加水、砂石和水泥以及掺合料。如果水泥袋装不足,很可能导致因水泥加入比例不够引起的混凝土产品质量不合格,继而带来建筑物结构的安全隐患。

脱硫石膏代表天然石膏,生产人员、罐车运输遇到“小麻烦”

  除了添加超标混合材外,还有企业在生产水泥时用脱硫石膏代替天然石膏。某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各行业都不景气,脱硫石膏也在降价,有些干脆就不要钱,代替天然石膏也能达到降成本的目的。

  云南某央企大厂企业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我们附近有硅矿,有硅厂。脱硫石膏很便宜,采购成本在20元/吨左右,是天然石膏价格的十分之一。

  唯一不太‘美好’的是经石灰石粉喷入收尘系统反应出来的脱硫石膏,水分在30%左右,无论是通过熟料皮带的余温烘干还是不经过辊压机直接入磨,都存在一些棘手的小问题。如散装水泥入仓易堵隔仓板,入罐易结壁等。虽不是质量问题,却给生产人员和罐车运输带来一些‘小麻烦’。”

  这是个恶性循环,水泥价格在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战略下越来越低。水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人为地降本增效,其产品品质也较此前有所下滑。不仅给下游建筑物结构带来安全隐患,更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