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尼东加红狮捐建的钢桥举行通车剪彩仪式。剪彩仪式后,东库台县县长一行参观了东加红狮项目建设现场,实地了解项目建设进度。
红狮水泥:国外项目比国内难多了
据水泥人网了解,东加红狮10000t/d是红狮水泥首条万吨线项目。早在2019年6月,红狮集团项目管理部总经理鲁雄伟与印尼库伯新都水泥公司总裁李少甫在宁波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博览会暨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成功签署印尼年产10000万吨大型水泥项目合作协议。这条10000t/d线也是红狮水泥海外项目中的首条万吨线。
2022年11月下旬东加红狮10000t/d熟料生产线回转窑顺利合龙,进入全面安装阶段。
2023年3月消息:东加红狮10000t/d线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期,码头二期工程启动开工,现场施工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施工及管理人员稳质量、保安全,加班加点抢进度,全力冲刺100天,力争6月18日建成投产。
2023年5月30日,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省、东库台县政府代表团来红狮集团考察。双方就加快东加红狮项目建设,实现7月份投产,更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深入交流。
2023年6月初消息:中建筑港印尼东加红狮水泥码头项目一期#2#3号引桥面层实现全面贯通,标志着整个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消息,东加红狮100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21年11月主体工程开工,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计划8月份点火投产。
据水泥人网了解,东加红狮熟料生产线早已具备点火条件,因与当地各部门协调的手续问题,投产日期从6月18日点火延期至7月后再次延至后8月中旬。
一位在海外项目工作过的红狮水泥人对水泥人网表示:国外项目比国内难多了。布局海外没有一定的实力是做不到的。
交“保护费”,海螺水泥海外项目“受挫”
另据水泥人网了解,大规模布局海外项目的除红狮水泥外还有海螺水泥、华新水泥、西部水泥等多家企业。海螺水泥国内项目受市场低迷影响盈利收缩,国外部分项目进展并非一帆风顺。
海螺在印尼的产能占海外产能的一半。东南亚国家的建厂成本高,是国内投资建设成本的2~3倍;国内水泥产线的建设成本约300~400元/吨,柬埔寨马德望海螺项目吨建设成本为800元;印尼巴鲁海螺一期平均建设成本是1150元/吨。也就是说印尼建厂,即使盈利能力相仿,投资回收期是国内的3倍。
同时由国内派遣东南亚的人员工资要远高于国内,普通员工出差补助是高于国内工资薪酬的,所以这几年海螺派出的一般是主管及以上的中层、高层管理者,但和当地员工文化的磨合还是比较困难,再者东南亚投资的几乎所有项目都有很高的少数股东权益,一般海螺的股权占比在50%~75%之间,剩下的是交的"保护费"。所以从建厂到运营,东南亚的成本非常高。
拉法基豪瑞在印尼的项目在19年出售给SemenIndonesia,使其产能达到4730万吨,市占率超过45%;加上IndocementTuggal的2490万吨的产能,上述两家公司的市占率到达70%左右。海螺水泥现有产线的实际产能约在1000万吨,市占率约10%,整体产能利用率约50%,同期SemenIndonesia的产能利用率约90%。海螺在印尼的设计产能是2000万吨,按照1000万吨的实际产能估计,目前海螺在印尼市场上已经投入至少100亿了。
海螺在印尼的盈利情况没有做单独的披露,但是可以从"非全资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损益看,两个重要的子公司印尼海螺和南加海螺,印尼海螺从14年投产以来就没盈利过,每年固定亏损0.8亿-1.3亿之间;南加海螺2016年和2019年盈利,从2014年~2019年,6年时间总共赔了4亿。从2020年开始,海螺水泥的年报中不再披露"非全资子公司"的情况。
老挝的琅勃拉邦和万象海螺从17年投产以来每年都是亏损的,19年两家公司合计亏损7000多万;缅甸有3个公司——曼德勒、仰光和缅甸海螺,其中披露过的曼德勒17年赚了888元(不是万元),18年赔了3371元,19年亏损5000万;俄罗斯的伏尔加海螺17年开始投产,当年赔了4000万,18年赔了400万;19年赚了12万。
柬埔寨马德望和金边海螺,马德望海螺是有一定盈利能力的,2019年赚了1.83亿,2018年赔了3200万;2017年赔了1700万。这是唯一一个前景比较好的国家,不过也让渡了40%的股权。
因拒绝支付45万美元的索贿被禁销售水泥
2023年3月6日,刚果金反腐败联盟(LICOCO)发布公告,公开谴责坦噶尼喀省省长JulieNgungwa禁止中资公司GLCKabimba在该省销售水泥。理由是该企业拒绝向这位女省长支付45万美元的索贿款项。
经过核实,反腐败联盟认为女省长超越权限。反腐败联盟指出,女省长要求GLC公司支付45万美元,并由其独家在坦噶尼喀省和邻省分销GLC公司生产的水泥。女省长还要求GLC公司每生产一袋水泥,向省长支付1美元。
红狮水泥和海螺水泥在国内属于低成本龙头,在多区域凭借低成本优势拥有较大市场份额,在国内行业实力仅次于中国建材集团,而在布局国外项目上反而处处碰壁,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