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深夜,中国恒大发布了一份超过价值千亿的重磅协议,将发行新的债券对原债券进行置换。新债券年限4至12年、年息2%至7.5%,前三年不付息,第四年初开始付息、付本金的0.5%。这意味着在时隔15个月后,恒大境外重组方案终于浮出水面,恒大重组也迈入了关键一步。
但鉴于境内债务量巨大、境外债务复杂,加之汽车、物业板块增量有限,恒大重生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截至2021年末,恒大集团总资产仅1.70万亿元,但总负债却有1.90万亿元,比总资产还高出近2000亿元,已经是资不抵债。截至2022年末,恒大集团境内有息负债逾期2084亿元,境内商票逾期3263亿元,境内或有债务逾期1573亿元,三项合计6920亿元。
多家龙头企业违约,1400家房产企业票据逾期
在恒大频频违约的背后,是房地产龙头集体爆雷的惨境。2023年以来,金科、融创、荣盛发展、新城、阳光城等多家房地产公司被曝出票据违约。
金科地产集团:2020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应于2023年2月25日分期兑付本金0.5亿元,及该部分本金自2022年8月25日(含)至2023年2月25日(不含)期间对应利息。截至公告披露日,金科股份仍未足额兑付上述本息。
融创房地产集团:存在8项失信行为,涉及票面金额约661.75万元及利息损失、诉讼费用等。
荣盛发展:宣布暂不支付两笔美元票据,标志着其境外债务正式违约,加之今年1月,其在民生银行发行的中期票据“20荣盛地产MTN001”5%本金兑付也未支付。
宝能系旗下宝新置地:接到了某债权银行的通知书,事关其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深圳吉通与该银行的一笔贷款融资。该银行作为债权人向深圳吉通授出了一项未偿还本金为人民币11.97亿元的贷款融资,而深圳吉通未能及时根据该融资进行还款,违反了相关责任。
新城控股:旗下共8家控股的二级子公司发生商票逾期未付,涉及逾期的是位于青岛、天津、徐州、淮南、随州、包头、沧州、阜阳的项目公司,逾期金额从8万元至279万元不等。
阳光城:发布关于“21阳城01”相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宣布违约,未能按期足额偿付“21阳城01”的回售本金以及2021年1月22日至2023年1月21日期间的利息。
融信中国:尚未支付2023年1月到期优先票据,本金及应付利息总计约4.31亿美元。
汇景控股:预期未能偿还2023年到期1.08亿元12.50%优先票据利息。
上海票交所发布《截至2023年2月28日承兑人逾期名单》显示,承兑人逾期名单企业为1810家,其中房地产相关企业总计1400家(房地产、建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当月逾期企业数量(1810家)的77%。按照规则,上海票交所将暂停这1810家企业的承兑功能。
在今年1月TOP200梯队的50家逾期房企集团名单中,共涉及旗下804个项目公司发生商票未支付,金科商票逾期余额40.42亿;中南旗下73个项目公司出现商票逾期,逾期余额23.1亿;建业和绿地商票逾期余额分别17.6亿和9.3亿,都是前期高度依赖商票融资。
2023年债券冲击1万亿!相关产业应收账款悬了
数据显示,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达12822亿元,2022年房企到期债务金额达到6298亿元。2023年房企偿债压力较大,年内房企到期信用债及海外债合计9579.6亿元,相比上年多700亿元。
商票这个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如今在房地产领域变成了引发爆雷的导火索,且风险向供应链蔓延。水泥、混凝土等与房地产上有着生意往来的企业均陷入重重漩涡,账款难回、资金链危机等风险难以消弭。
对于水泥企业而言,下游大客户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基建等领域,有半年到一年的账期实属正常,按工程进度进行年度结算的也大有人在,这种大宗工业行业习以为常的支付模式却给水泥、商砼等行业企业埋下了隐患。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17家上市水泥公司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中有5家企业在50亿以上。其中宁夏建材应收账款同比增加113.47%,海螺水泥同比增加109.76%,均超过了100%。万年青、亚泰集团、冀东水泥、上峰水泥等4家企业应收票据同比均增加了100%以上。其中万年青应收票据同比增加1467.3%,亚泰集团增加298.55%,冀东水泥增加172.41%上峰水泥增加117.49%均超过了100%。
商票逾期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水泥企业应收账款中究竟有多少来自房地产领域的票款暂不得而知,但是这些水泥企业而言,随着房地产偿债高峰期的到来,票据危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传导滞后性也决定了将有越来越多的水泥行业相关企业会牵涉其中。
不少房地产企业在“黑铁时代”采取了“债转股”、“房抵债”等方式来化解,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方式显然无法缓解企业资金链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多的水泥行业产业链企业在选择客户的背书和品牌信誉方面加大力度,甚至开始效仿上游企业的现金交易模式,力求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规避风险远离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