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0 09:06:49 来源:水泥人网

曝光!添加剂泛滥!几十家水泥质量不合格!

  
      近来,酱油茅深陷舆情风波,本次的舆论危机事发于9月末,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买的海天酱油。在对比国内外产品的成分差异中,网友发现,在日本销售的海天酱油除了水、大豆、小麦以及食盐、砂糖之外,并无其他添加成分;而在国内的海天酱油还添加了焦糖色、苯甲酸钠、三氯蔗糖等添加剂。此事海天味业多次回应但效果甚微,有机构预测会影响未来销量。

  随着海天味业添加剂事件持续发酵,一石激起千浪,洗发水行业、面粉行业、各种速食行业、甚至面粉行业纷纷爆出添加剂泛滥的情况。

  反观水泥行业,也存在添加剂泛滥的问题,无论是生产领域质量监督检查,还是市场流通领域的随机抽查,都有出现因添加剂原因而导致的产品不合格。

  有行业人士对水泥人网表示,参考外资企业的一些操作,大韩水泥、小野田水泥此前都有出口,水泥产品主要构成就是熟料和石膏,不含混合材。小野田对水泥与混凝土适应性控制很严格,这样商混站出了问题不用找水泥厂,现在的42.5水泥品质甚至不如以前32.5水泥。

  而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为提高强度和适应性,更为降低成本,不仅在水泥生产过程的生料制备、熟料煅烧、水泥粉磨工序中应用各类添加剂,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亦掺加各类助剂。且因有利可图,部分企业甚至采用工业盐作为助剂。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通报

水泥、混凝土产品质量不合格

江西赣州市场监管部门公布: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

  9月28日江西赣州市场监管部门公布兴国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案。

  2022年7月,兴国县市场监管局对某混凝土有限公司以次充好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的行为,依法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1570.48元、罚款331323.5元的行政处罚。

  2022年5月24日,兴国县市场监管局根据《关于开展电线电缆及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执法行动》要求,对当事人生产的商品混凝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当事人生产混凝土时实际生产配合比与设计配合比不一致,以次充好生产商品混凝土,遂于2022年6月2日对当事人予以立案调查。

  经查,当事人未按照设计配合比报告组织生产,为节约成本擅自更改C25生产配合比(未经认证),2021年-2022年期间销售的混凝土(C25强度)单方水泥用量超出了“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及DB36/T1160-2019预拌混凝土技术资料管理规范明确了胶凝材料调整时控制在百分之五之内”的规定。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华新水泥(鹤峰)民族建材有限公司一批次水泥烧失量项目不合格

  9月15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童车等54种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49家企业生产或销售的97批次水泥,检测发现不合格产品1批次,不合格项目为烧失量(质量分数%)。不合格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生产日期为2022年4月15日,标称生产企业为华新水泥(鹤峰)民族建材有限公司,抽查领域为生产。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1批次水泥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氯离子

  9月8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发布关于安全帽等64种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水泥共抽查80批次,不合格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3%,不合格项目为氯离子。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告:流通领域水泥共检出不合格样品4批次

  9月2日,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电线电缆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通告称,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采取购买样品方式,抽查检测防水涂料、水泥等产品,检出不合格样品39批次。其中水泥产品共检出不合格样品4批次。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示:3组批水泥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涉及氯离子、强度、烧失量

  7月13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北京市生产、销售的水泥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按照相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和相关标准,检出3组批产品不合格,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是氯离子、强度、烧失量等项目不符合标准要求,易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强度降低,影响建筑物使用性能。此外,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开展监督抽查检验结果异议处理工作中发现,北京百昌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存在擅自变卖已抽查封存样品的违法行为。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通报3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项目涉及氯离子、强度等

  6月21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通报,生产领域抽查了11个地市50家企业生产销售的60批次水泥产品,发现3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5.0%,不合格项目涉及氯离子、强度等。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个别硅酸盐水泥存在水溶性铬(VI)、氯离子超标,对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安全隐患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6月10日消息,2021年,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聚焦民生与安全,突出问题导向,围绕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工作。抽查结果显示个别硅酸盐水泥存在水溶性铬(VI)、氯离子超标,对工程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安全隐患。

  ……

  据水泥人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省市地区通报共59批次不合格品中,29个批次水泥涉及氯离子不合格占比达49.15%。涉及水溶性铬项目不合格的共18个批次,占比达30.5%。涉及强度不合格的共14个批次,占比23.73%。

29个涉及氯离子不合格

18个批次水溶性铬项目不合格

14个批次强度不合格

  经相关技术机构分析,水泥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铬高的原材料和混合材料,导致水溶性铬(Ⅵ)不合格;二是企业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氯高的外加剂和混合材料,导致氯离子不合格;三是熟料烧成质量不达标,未按照标准要求掺加混合材料,导致强度不合格。

  水泥氯离子的来源主要是原料、燃料、混合材料和外加剂,水泥中氯离子超标往往是掺了含氯盐高的石膏、混合材料和助磨剂。高氯盐能激发水泥的早期强度,存在部分企业进厂原材料管理不严,使用氯离子超高原材料。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中滥用不合格水泥助磨材料。

  水泥中氯离子超标会产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钢筋表面腐蚀,同时还会在钢筋表面形成红铁锈,导致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开裂,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或事故。水泥企业应坚决杜绝盲目采购使用劣质低价助磨材料和违规使用工业盐等高氯材料。

  水溶性铬(Ⅵ)是一种较易溶于水的重金属,这种正六价的重金属由于其易溶性,较易经皮肤或胃肠道为人体所吸收,会对人身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危害。使用水溶性铬(Ⅵ)含量高的水泥配制的新拌混凝土与地下水接触时,还有可能污染地下水源,对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水泥强度不合格,极有可能造成后期混凝土的强度的不合格。混凝土强度不合格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使用年限降低,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这些后果都有可能导致坍塌。

  近年来,各类水泥、混凝土生产用助磨剂、掺加料盛行,本是为提高产品性能而生,却被不法者用来逐利。为减少熟料用量,为提高强度,为节省成本等目的违规使用大量的助剂产品,导致后患无穷。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