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通讯员消息:近期,两大水泥消费核心市场需求下滑,同时受外来水泥冲击,本地销售压力加剧,水泥价格随之出现下调。
长三角地区月初大降20-30元/吨
昨日(6月1日),安徽省内水泥熟料主产地铜陵、马鞍山、亳州、宣城、蚌埠地区主要品牌企业水泥价格通知下调20-30元/吨。
江苏苏州主流品牌32.5标号水泥价格下调20-30元/吨,42.5标号水泥价格下调20-40元/吨。上海地区主流品牌水泥价格下调20-30元/吨,市场需求淡季,水泥价格有所回落。
同日,前期直涨不下的矿渣粉价格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下调。河南郑州地区矿渣粉价格下调10元/吨,下调后郑州市场S95矿渣粉报价300-310元/吨;江苏南通市场主要品牌矿渣粉通知下调产品报价40元/吨,下调后报价在400元/吨左右。
据水泥人网此前报道,近几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四川、广西、广东、河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水泥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大半个中国水泥价格都处于跌势。
浙江某主要品牌企业销售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集团总部发通知要求整体下调水泥价格,其中高标号水泥下调20元/吨,低标水泥下调40元/吨。以往年份总要到南方的梅雨季节,也就是6月的中下旬才会如此大规模的价格下调。近期各企业下调报价的主要原因多是因外来低价水泥冲击,区域内竞争激烈。为促进销量提升盈利,各企业纷纷推出优惠促销和降价策略。
据水泥人网了解,随水而行的水泥、熟料报价相对较低,200公里的销售半径早已被“撕破”。各企业都不再将区域保护作为衡量经销商是否规范的标准。 随着长三角及珠三角区域的价格回落,相邻区域价格战频频发生。与前两年联合水泥公司遍地开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低价水泥盛行,一家更比一家报价低。
水泥联合平台多呈“注销”状态,成员企业“东奔西跑”
据水泥人网不完全统计,此前为实现水泥企业的联合发展,全国共有包括淄博联和水泥、辽宁云鼎、唐山金石、隆合建材、赤峰和盈、安徽江北海中、喀什联和惠泽、黑龙江龙东水泥、乌海蒙宁水泥、呼伦贝尔蒙北水泥、辽宁辽水水泥、内蒙古水泥集团、青海九凝建材有限公司、吉林水泥(集团)等近20家水泥联合平台。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部分联合平台发生了变化。
据查询,全国首家成立的淄博联合水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属山东和融水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处于注销状态。
山东和融水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淄博联合物流有限公司同属淄博联合水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属企业,其经营范围为水泥企业管理、服务;水泥、水泥熟料、建材产品、矿粉、粉煤灰、五金产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的销售招投标代理;货物运输代理等。
由上可见淄博联合水泥企业管理平台目前的经营仅为货运及水泥、熟料及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成立之初的联合采购,联合销售“初衷”不符。
辽宁云鼎水泥集团下属沈阳云鼎水泥、辽阳云鼎水泥、朝阳市泉鑫工贸等企业目前已处于“注销”状态。
内蒙古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赤峰和盈水泥以及赤峰泰盈水泥两家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据查询,由亚泰建材集团、唐山冀东水泥、北方水泥三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吉林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于2020年4月宣布注销。
公开数据显示,吉林水泥(集团 )有限公司及下属松原分公司、长春分公司、通化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均处于“注销”状态。
一位曾接近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知情人士表示,吉林水泥集团三家股东企业在企业存续的一年内或因三家企业销量分配不均,销售员由三家企业参与管理,很难形成共识,且在企业存续的一年内区域内水泥价格差价较大等原因而宣告“解散”。
以PO42.5散装水泥为例,市场上同一时期曾出现过225-415元/吨的行情,不同企业的差价达190元/吨,企业亏损额从55-130元/吨不等。各企业在平台内销售报价统一,在平台以外销售执行自有体系。自己跟“自己”打起了价格战。曾有消息称,为了保证错峰限产的落实,平台公司股东企业通过“锁窑”来达到限产提价的目的... ...
联合销售平台,“内人”变“外人”,多已名存实亡
无论是何种方式,联合销售平台的存在都很容易被理解为“价格垄断”、“市场垄断”或“协议垄断”... ... 联合的本意是通过协同一致保价增量来达到供需平衡,提高行业整体盈利并通过盈利来补偿退出落后产能的企业集团。但是,部分企业却通过联合平台达到其“抢客户,增销量”的目的,以至于联合销售平台“无疾而终”。
据水泥人网了解,目前绝大多数联合水泥销售平台已经名存实亡。随着国家加大“垄断”查处力度,部分未注销的联合水泥销售平台也已处于“蛰伏”状态。
东北低价水泥熟料热衷于跨区域销售打价格战
随着近期各区域价格回落,低价水泥在沿海、沿江区域盛行,水泥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某北方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水运水泥和熟料渠道已完全理顺,水运报价相对汽运更偏宜,即使加价20-30元/吨出厂,到位仍比沿江、沿海区域价格要低得多。
东北低价水泥熟料透过海螺销售平台大量南下运至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一方面缓解地销压力也拉高销售价格,尽管价格与目的地市场相比偏低,但企业至少不会如前几年一样亏钱,特别是近期大宗商品,煤炭和钢铁涨价,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部分企业已处于薄利甚至亏本的边缘,若水泥和熟料销量受限,东北市场将再次回到“惨不忍睹”的历史阶段。
有东北水泥企业负责人对水泥人网表示,本土市场的一二线品牌争夺战,仍在继续,但因外输利润更高,更多的企业致力于外运水泥和熟料“赚外快”。联合销售平台内的企业致力于通过海螺销售平台大量输出水泥和熟料。而平台外的企业更多通过贸易商向外输出水泥和熟料。
综上,联合水泥销售平台,因涉嫌与“垄断”擦边,已经失去联合销售的“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各自为战,“内人”变“外人”,“六亲不认”的全区域价格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