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5 14:50:51 来源:互联网

800-1000元/吨水泥就要来了!因为有它做保障!

  近日山东省水泥协会向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报送建议书。建议省内水泥生产线采暖季全部停限产,此前发布的保民生协同处置生产线,配合冬季居民供暖生产线、甚至达到低排放值的生产线建议全部实施停限产。此建议书一时间激起市场很大反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错峰停产目的到底是什么?

  错峰停产的由来

  从错峰生产的历史来看:错峰生产最初是由白岩松在两会上提出来的,主要是指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在冬季需求淡季暂时性停限产措施。

  2014年3月两会期间,针对全国雾霾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提出了一个“关于促进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吉、辽、蒙、冀)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构想”的提案,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支持。

  当时的情形是,北方采暖地区、特别是北方四省一区的水泥企业竞争激烈,以至于在寒冷的冬季,以极高的能耗、开足马力生产,囤积大量的水泥熟料,在开春采暖结束、建筑施工开始之时,抢占市场。但是事与愿违,常常是在采暖结束、施工旺季之时,开始“打打停停”,甚至于在气温适宜的夏季,由于严重供大于求,企业进入半停产状态。

  这种经营模式,造成冬季水泥生产高峰与供暖高峰叠加,是形成严重空气污染乃至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北方地区水泥行业不合理的生产时间安排,造成了能源浪费、环境压力加大,给国家和企业都带来损失。

  白岩松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构建“北方四省一区(黑、吉、辽、蒙、冀)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通过媒体促进、政府引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机制,实现北方四省一区水泥企业在冬季采暖开始时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时开窑生产,类似我国“伏季休渔”的制度安排,而且这个方案不会过多伤及生产厂家的利益。

  他这个提案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够减轻采暖期的环境压力、节约水泥生产能源消耗、减轻水泥产能过剩压力等,还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改善职工的劳动生活条件,“是社会有需求、行业有条件、企业愿意参加、无需国家增加投入的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他认为环境的治理过程如“祛病似抽丝”,不是一日之功。

  从山东水泥协会的建议文件来看,要求所有水泥企业都要在相同的时间内停限产,完全不问各企业间存在的产能水平差距,即不顾不同水泥企业生产的能耗高低,不顾水泥的性能好坏,甚至根本不承认现有水泥企业对社会贡献存在的巨大差异,更看不到我国水泥技术仍需要发展,仍要继续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上述建议不异于“一刀切”,极有可能打击了先进生产力、纵容了落后。

  短短几年时间,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便从北方区域延升,2018年不仅三北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发布了错峰生产计划,从四个月到七个月不等。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各区域均有发布错峰停产计划,最少的停限时间也要20天(广东)。

  多部委发文错峰生产不搞一刀切

  不可否认错峰生产的确去了产量,同时造成部分区域水泥产品的供不应求。此前国家相关部委提出不搞“一刀切”,达到低排放标准的可以豁免错峰停限产。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年9月21日印发 针对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生态环境部明确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推进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行差别化错峰生产,严禁采取“一刀切”方式。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可不予限产, 错峰生产企业涉及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应保障基本民生需求。

  2018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率先印发的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对2018年10月底前稳定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水泥企业,2019年1月1日至3月15日期间,豁免其不再实施错峰生产,但要按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参加污染管控。

  然后是河北省、江苏省等,山东省也印发了类似的通知。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日前印发《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污染排放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者涉及重大民生保障的企业,在确保符合环境管理要求和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在江苏执行秋冬季错峰生产计划时,免予执行停产、限产等。

  河北省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采取差别化环境管控措施,严禁简单化采取一律停工、停业、停产、停车等做法,并就10个重点领域防止“一刀切”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中提到严禁错峰生产“一刀切”。河北要求各地要建立秋冬季错峰生产企业清单,对钢铁、焦化、铸造等高污染排放行业,按照排放绩效评价,采取差异化错峰生产;对实现超低排放、工艺技术先进、产品优质高端的“领跑者”企业,不列入错峰生产名单。

  严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刀切”。河北要求各地要提前1天~2天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给足企业应急响应准备时间,严禁擅自提高预警级别,扩大预警范围。应急响应期间,对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企业或达到“绿色”建材行业排放标准的企业,可采取适度应急减排措施,严禁“一刀切”。

  率先响应发布相关政策的是河南省,然后是京津冀2+26城市,再然后是华东长三角地区、汾渭平衡等多区域 。现在水泥大省山东水泥协会突然提出建议。上述“豁免政策”或将改变,原豁免企业必须全部参与错峰生产。

  此前水泥协会也曾向工信部原材料司提出过类似的请示。早在2017 年11 月,中国水泥协会上书工信部原材料司,《关于全面推行水泥错峰生产的请示》表示错峰生产作为减少污染排放量叠加的环境政策,是对所有从事水泥制造的企业(熟料生产企业、水泥粉磨站企业)提出的要求,所有水泥企业都必须无条件的执行错峰生产政策。

  其中提到,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也必须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政策。大企业集团内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错峰生产和自律停窑时间可以由集团内其它企业延长停窑时间来“置换”。非大集团的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实行错峰生产不能连续长时间停窑的,必须在错峰生产结束后主动停窑给予补齐。是否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必须得到地方政府项目验收证明。

  对于利用水泥窑提供冬季供暖的企业也必须执行错峰生产政策。因提高冬季供暖的而不能在错峰生产期间停窑的水泥企业,必须在供暖结束后主动停窑,补齐错峰生产时间。

  这就让小编看不懂了,在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地方环保厅三令五申要求“差异化错峰”不能一刀切的情况下。为何协会却要建议企业全部参与停限产呢,其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

  错峰停产的也有副作用

  相业内人士表示:实行错峰生产确实能快捷、方便地“去产能”,迅速见到实效,水泥价格也能迅速回归。但与此同时,更不能忽略它产生的副作用:首先是让本来早该淘汰的劣质产能企业死灰复燃,降低了全国水泥产能的整体结构品质,放慢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脚步,消弱国家经济的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这种后果只能让亲者疼、仇者快;

  另一个副作用就是,错峰虽然在打着环保旗号,但所有企业的频繁“停车”,毫无意义地提高了单位产品的能耗,更有的地方规定每月都要停一次,每次都要白白耗掉500吨原煤,5吨原油,以全国1000条生产线计算,这种能源的巨大浪费 ,无情的抵消了治理污染的效果;

  还有一个副作用就是:企业生产的不均衡,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只是为了价格回升的效益。“降本增效”竟演绎成了“增本增效”;其实放远了看,更大的副作用是阻碍了节能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只能带来惩罚节能先进、保护耗能落后的各类负面效应。

  水泥协会的请示函中提到的“可置换”是区别于“一刀切”,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企业集团之间的差距。某集团的优质产能也可能在另一集团并不优质。

  相关分析人士称“全停建议”或是为了“控销”,造成市场供不应求“假象” ,借此上调水泥价格。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山东省某协会曾召开谢绝媒体参加的内部会议,会议现场有人提出,2019年山东的水泥价格目标将拉抬到800元/吨以上,力争达到1000元/吨。

  业内专家表示办企业要赚钱不可厚非,不赚钱企业怎么发展,水泥行业从业者如何生存?但挣钱应该有正确的门路,不能不择手段,更不能在背离初衷的条件下赚钱。水泥生产应该在为社会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正当合理的利润 。而不能通过变相的市场垄断让价格飚升,让少数人暴富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今天市场价格的“畸形”,正是背离初衷的结果,而在治理这种“畸形”时,更不该用背离初衷的办法了 。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