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自发起之日起,受到业内几十万人的关注,留言评论人数已达数千条,在诸多留言评论中,西藏高争建材董事长达瓦次仁受到诸多好评,一度成为“网红”。
部分留言内容如下:
据水泥人网了解,2014年至今,西藏高争建材累计生产水泥1550.18万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自治区水泥供应压力,有力的保障了自治区重点工程、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
2017年西藏高争建材实现生产水泥432.91万吨,销售水泥426.20万吨,分别较2013年增长266.00%、255.58%;实现营业收入26.18亿元、利润5.72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246.75%、269.03%;上缴税金3.13亿元,较2013年增长198.10%。2017年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5.4万元,约是2013年的2.3倍。
2018年预计生产销售水泥531万吨,实现营业收入33.71亿元、利润7.14亿元,上缴税金3.77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15.9万元。
2014-2017年西藏高争建材共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87个;带动周边矿产、运输等农牧民增收致富相关产业发展,帮助解决我区400多名农牧民就业;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定点帮扶解决贾热村14名贫困群众就业。深入开展强基惠民工作,至2018年上半年,累计投入强基惠民资金1700余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41人实现稳定脱贫。
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水泥行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布局,更离不开一代代水泥人的努力。从改革开放初起水泥行业便涌现出了一大批“领军人物”,行业里也出现很口碑相传的励志故事,是他们带领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把中国水泥推向了世界舞台。
打造水泥行业最大的水泥集团公司--宋志平
日前,在获得“影响改革开放进程的企业领袖”荣誉后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先生在公众面前对妻子深情告白时提到,2001年北京市表彰优秀企业家,奖励宋志平一套200平方米的房子,他却让给了厂里两名创新有功的技术人员。
11月13日,一带一路(香港)高峰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颁奖典礼在香港举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宋志平荣膺“最具影响力领袖”奖。宋志平是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中唯一获得此奖项的企业领袖。
宋志平是继2011年荣获首届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具影响力领袖”奖后,再次获此殊荣。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用一段简洁的语言对他的成就做了高度概括:“从草根央企到世界500强,他屡次临危救困,在充分竞争领域接连创造奇迹;包容式发展、央企市营、整合优化、融合式创新……我们无法知道他心中还有多少深谋远虑,多少高瞻远瞩。
他曾是双料掌门,缔造了教科书般的整合模式,同时他被称为‘企业思想家’。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等一系列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被企业界推崇为‘宋志平模式’,让他在国内市场上叱咤风云,更带着中国品牌走出国门,并把管理实践带进哈佛课堂。”
带领企业打造了水泥行业第一品牌 郭文叁
中国水泥行业素有“双雄”的说法,其一是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另一个便是海螺集团前董事长郭文叁。宋志平被称为“中国的稻盛和夫”,是央企中的超级明星,郭文叁却像水泥一样“没有热度”,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但是,正是郭总一手带出了中国最强势的水泥企业,并影响了整个行业与万亿级市场。《世界水泥》杂志曾评价说: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这句“排他”到极点的评语,在业内却颇受认可,只因海螺水泥的实力过于强悍。1993年,当宣城市政府将水泥厂交给郭文叁时,一定想不到这个山沟里的工厂,会变成现在的模样。
业内之所以对海螺水泥高度认可,除了其长期领跑的销量与利润外,主要有两点:一是海螺的成功,加快了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发展,让国内水泥的每吨投资从千元级别下降到了300元左右,使得水泥行业投资合理、回报合理,民营资本亦有能力进入;二是全行业共享了海螺的技术进步。
这种长年带头大哥的身份,使得海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有超然的地位。这些都是赢在郭文叁给海螺安的四个轮子:技术、资本、战略和管理上。但是,郭文叁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他的管理学/战略哲学、与中国建材的故事、早年合资/参股的曲折,随便挑出来一件都能大书特书,但郭文叁从未对外讲过这些事情。他默默地打造了行业第一品牌,然后默默离开。
水泥行业的资深专家 高长明
除上述两位“领袖”人物外,水泥行业还有一位85岁高龄的老专家。他是行业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高级顾问专家高长明老先生,高老如今还活跃在水泥行业内。前不久还针对32.5水泥的去留提出指导建议。
对于水泥行业国际大方向他总是能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对于水泥生产的设备和技术高长明老先生更是有独到的见解。高老是将整个行业当成自己的晚生后辈时时提点。时不时有高论见诸媒体报端。其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像个执着的孩童。
据水泥人网了解 1981年德国伯力鸠斯公司与伊拉克共和国中部水泥公司签订了两条年产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供货合同。工厂是以交钥匙方式建造的,1984年10月基本建成。该厂生产工艺线是上世纪80年代最为先进的、完全由电子计算机操作控制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线。 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公司建材对外公司于1983年承包了这家公司。对外经理部由会英语的专家组成,当时高老由天津建材院选派任生产经理,那时候他就是个“大家长”了。
第二代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开拓者 乔龙德
乔龙德1947年生,安徽合肥人,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1995年5月至2000年6月任国家建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0年6月至2010年7月任中央企工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长级),2011年4月当选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
2012年乔龙德在中国水泥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表示,除了兼并重组,今后我国水泥行业还要在工业技术、自动化水平、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加快研究,特别是在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研究和创新方面,要加快研究步伐。
乔龙德表示,水泥工业的新发展其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技术问题一旦解决,其他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水泥协会要继续推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和协同处置、淘汰落后、控制产能新增等工作,同时要以最大的勇气和决心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与研发。
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成套设备的引进者 王燕谋
王燕谋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化工系本科,1958年底赴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留学;1962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从中国建材研究院工程师到副院长、院长;1982年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工作,历任副局长、局长等职务。
王燕谋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国家建材局科技委员会主任。他曾参加试制大坝水泥;主持研究油井水泥缓凝机理;指导研究开发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和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1978~1979年组织引进国外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新型干法成套设备,用于冀东水泥厂和宁国水泥厂建设。
他曾主持研究制订和组织实施中国建材工业技术政策;决策建设水泥新型干法新技术示范生产线;重点推进水泥预分解窑新型干法的发展,决定引进水泥新型干法设备设计和制造专利技术,提出和领导实施水泥T型发展战略。
1994年卸任局长职务后,任然活跃在水泥行业,继续帮助建材企业改革和发展。
他是一位行业公认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领导者,几十年如一日,为中国水泥行业的发展和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70多岁高龄,依然活跃于水泥行业,他以不懈的追求,实践并见证着中国新型干法水泥行业从兴起、勃发到繁荣的过程。
水泥行业的操心人 孔祥忠
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1982年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无机材料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水泥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历任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办公室副主任、粉磨研究所所长、院总工程师。先后参与起草政府有关水泥工业“十一五”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政策、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第一届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评审专家。
现任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如今水泥行业的发展集中在去产能、提高产能集中度、提高整个行业利润上,孔会长常年奔波于设备材料企业与水泥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为行业新技术研发,推广操心费力,算得上水泥行业最操心的人了。
水泥行业的实战专家 谢克平
谢克平,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1965-1994年在新疆水泥厂(天山水泥前身)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车间主任、技术科长、厂长、扩建指挥部副指挥长等职,曾获700吨/日窑外分解窑科技攻关获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奖;后在秦皇岛浅野水泥公司任副总工程师、苏州天缘水泥公司总经理、龙岩三德水泥公司总工程师、苏州金猫水泥公司2500吨生产线建设副总、光宇集团浙江水泥公司副总经理等,具有丰富的水泥企业工作经验,著有《水泥新型干法精细操作与管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操作问答千例》等书,发行影响巨大。
水泥行业的“大众老师” 贾华平
水泥行业高级顾问专家贾华平,1958年11月10日出生,济南大学水泥工艺本科毕业,时任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1982年7月大学毕业至今,贾华平一直在水泥行业工作,先后在河北太行集团公司、伊拉克卡尔巴拉水泥厂、天津太行飞雁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武安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任职,分别担任过中控操作员、生产调度员、制成分厂技术员、熟料制备厂厂长、技术质量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公司总经理等职务。
目前还兼任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生导师、洛阳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特聘发电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水泥生产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务。
贾华平老师曾说过,他们那一代人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便是拼搏、奋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水泥行业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都是千万水泥人用血汗“拼”出来的。
水泥行业“最低调”教授专家 李海涛
水泥行业高级顾问专家洛阳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副教授李海涛。
李教授生于1960年12月,1983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专业。年近六旬的李教授,培养学生无数,如今仍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工作。说起自己的学生来他如数家珍,骄傲十分。如今,各大水泥企业中高层里均有他的弟子。
李海涛教授曾说过:水泥行业凭的是实干,专家也是干出来的,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牛,学生们都是替老师“瞎吹”。
说完了这些专家大佬再继续说各大水泥企业的领军人物。“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先从海螺水泥高登榜董事长说起。
高登榜(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高登榜1961年2月生,江苏泗洪人,198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安徽淮南矿业学院矿山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曾任中共安徽芜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江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第一书记; 现任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海螺水泥10月24日晚间披露三季报,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77.92亿元,同比增长55.46%;净利润207.16亿元,同比增长111.20%。
今年前三季度,海螺水泥在原本利润总额就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111.2%的增幅,可谓“含金量”十足,也彰显了行业吸金王的本色。总体来看,海螺水泥高额利润的取得,一方面在于本身强大的成本控制力以及良好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当前火热的水泥行情也是重要原因。
另外,去年下半年,海螺与南方水泥共同建立销售平台,与中国建材的合作增强了双方在华东水泥市场的话语权。
今年7月,海螺水泥收购广东清远广英水泥有限公司80%的股权,加上自建投产的项目,海螺水泥今年的水泥总产能将超过3.52亿吨,加上水泥行情持续上扬,海螺大赚也在情理之中。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如今的海螺水泥将在高总的带领下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入围世界500强指日可待。
周龙山(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周龙山先生,57岁,自2003年3月起担任华润水泥执行董事,自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担任公司总裁,并自2011年10月起获委任为董事局主席。
2018年上半年,华润水泥持续推行生产运营指标对比,细化、分解运营指标,强化内部对标管理,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致力推动重点项目节能技改,推行精益管理,其中,通过自主创新,成功解决了平南水泥生产基地石灰石矿山凹陷开采治水技术难题,其技术成果经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九位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鉴定为「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另外,陶瓷球技术已于贵港及金江生产基地使用,有助降低电耗。降低矿用轮胎维修费用项目亦已推广至本集团所有生产基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水泥数控包装机技改项目,截止2018年6月底,华润水泥共计完成104台水泥包装机技改升级改造,技改后包机称量精度及运作效率提高,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李留法(天瑞集团 董事长)
李留法为人低调,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就算在天瑞集团的官网上,关于李留法的照片和报道也难寻踪迹。李留法出身于临汝镇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到临汝县第二化肥厂工作。后来又被选优保送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
作为天瑞集团的掌舵者,李留法三十余年的南征北战和狩猎并购,天瑞集团已成为集水泥、旅游、铸造、钢铁为主体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集团。今年10月25日,福布斯发布了最新的2018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河南汝州天瑞集团李留法家族以254.6亿元财富位列第63位。
2010年1月,“天瑞”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天瑞集团跃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82位,河南百强企业第10位,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李留法以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为生产、经营、管理精英提供广阔平台。如今,天瑞集团已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的高端人才,成为推动天瑞快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张增光(原河北冀东发展集团董事长)
他个头不高,却是“中国水泥工业排头兵”。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牢牢把握机遇,快速推进规模扩张,产能位居国内三甲。
更名为冀东发展后,完善了“突出主业、相关多元”的企业发展战略,增加赢利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他把产业链横向延伸到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机械维修;纵向延伸到混凝土、房地产、干粉、外加剂等相关产业。通过与德国海德堡集团、三友碱业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不同性质的企业合资合作,不仅实现了用有限的资金快速发展,而且为公司向国际化发展积累了经验。
将企业战略拓宽多元化发展道路,张增光,有名的摸爬滚打实干家、中国水泥界的领军人物!
张才奎(原山水水泥集团董事长)
他做事执著,不甘平庸,永不言败;他有种霸气,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人不倒、志不灭、事竟成”是他的格言。“一个张才奎改变了整个山水”的话,一点不夸张。
他积极倡导并践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转变增长方式。体制改革艰辛曲折,受让国有股权,实现由国有向民营的跨越。
牵手摩根等国际财务资本,香港成功上市可谓惊艳一跳,为山水集团实现产业升级、规模扩张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
收购辽宁工源,业界刮目,北上天津、辽宁、内蒙;西进山西、新疆,实现由区域性集团向全国性集团再向国际公众公司的跨越。“无所谓,大无畏”,张才奎的职场写照。
李叶青(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他将民族品牌与国外资本完美结合,将外企投资理念与中国本地特色结合;他力主推进传统产业实现了工艺装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他积极加大节能降耗投入,延伸水泥产业链,探索实施低碳减排新途径;他自觉担当起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排头兵的角色。
章小华(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水泥行业响当当的少帅。20多岁当厂长,30多岁就任集团董事长,不满40的他就成为中国水泥协会的副会长。
他远见卓识和过人胆略把红狮控股从一个乡镇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带入了中国水泥十强行列。
他是探索和创新的高手,智慧和诚信的化身。他经营和资本双轮驱动,在金融风暴形势下,美国高盛却看好红狮投资入股,加速红狮挺进中西部地区,做强水泥主业。
他是位细节大师,红狮的精细管理是出了名的,成本很低,吨水泥投资也是全国最低的。红狮规模虽然不是最大,但是竞争力却是行业最强。他积极抢抓机遇,从容应对挑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章小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除上述提到这些人士以外,还有一些人将永远镌刻在水泥行业的历史丰碑上。我们将永远怀念的人... ...
百岁大师 陆宗贤
陆宗贤1931年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就职上海水泥厂。1933年前往当时水泥科技领先的德国深造,获得水泥专业特许工程师学位。1935年回国,先后参加了云南水泥厂和重庆建成水泥厂勘查创建工作。1944年任贵州水泥公司总经理,并参与了华新水泥新厂的工程设计和国外设备定购工作。1948年,他任华北窑业公司总经理。
陆老主持组建了我国水泥行业第一家研究机构——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1952年,他受王震的邀请,先后筹建新疆第一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出任总工程师。
他为新疆培养了第一代的水泥技术人员。为开发和建设边疆奉献出了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岁月和心血。
1978年,陆老回到北京,在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任副总工程师,1979年出任国家建材工业规划院总工程师。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数十年如一日,为寻求实业报国、发展水泥工业不懈奋斗,为我国水泥科技进步殚精竭虑。他投身建材行业50多年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钻研科学,求真悟道,锲而不舍的学者风范,是后人仿效的楷模。水泥行业泰斗级人物百岁陆宗贤。
已故院士 徐德龙
徐德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生前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是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他是我国水泥生产工艺及工程领域的第一位院士,是中国在硅酸盐工程领域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在水泥悬浮预热预分解技术、粉体工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大成果。
他曾经立下价值千万的“军令状”,只为找厂家实验自己的科研成果,以求阻挡日本水泥企业大举进军中国的步伐,他以一己之力拯救了整个中国水泥市场,将日本人的跃跃欲试挡在了国门之外,他的人生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
已故台泥水泥董事长 辜成允
辜成允1954年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4年12月1日,华人经济领袖盛典在北京举行,辜成允获得华人经济领袖大奖;同年以16.5亿美元的身家跻身福布斯富豪榜,名列台湾地区第22位 。2017年1月23日,辜成允逝世,享寿62岁。
已故中国中材前董事长 谭仲明
谭仲明1953年出生,2012年9月2日在境外工作途中因病去世,享年59岁。生前曾任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在中材集团工作的十二年里,谭仲明带领全体中材人,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两次有效的资产重组,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曾创造了中材集团7年20倍增长的神话。
上述这些水泥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在这改革开放的40年中呕心沥血,为中国的水泥工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与力量,成就了世界水泥第一大生产大国。小编在此做一个民意调查,您更认同哪些老前辈的成就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