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星太也曾就此问题提出水泥产能置换要“趋利避害”。异地产能置换被允许后,严重过剩的指标将转移至情况较好的地区,导致全国各地普遍产能过剩,给过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严格执行政策的省市造成了巨大的产能压力,最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实行去产能与节能减排量双控制目标,三年内压减熟料产能3927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540家,水泥产能平均利用率达到70%,水泥产能集中度达到60%。2018年,全国范围内完成压减熟料产能13580万吨,关闭水泥粉磨站企业210家。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去产能的形势依然严峻,上述计划目标或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6年末我国水泥熟料产能达到18.3亿吨,相比2007年的6.13亿吨,增加了近2倍。
2018年上半年全国新点火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共计四条(包括试点火项目),年熟料产能共719万吨。分别在贵州、江西和黑龙江。根据目前掌握的在建熟料生产线项目进度情况,预计全年点火水泥熟料产能在1500~2000万吨。
固定投资下行,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下行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中枢明显下移,需求端的不断收缩导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也呈下滑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水泥企业实际产能利用率大幅降低,多数地区产能利用率不足50%,更有地区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甚至更低。在这种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近几年全国各地区新增熟料产能以及“借尸还魂”产能比比皆是。从2013年产能利用率最高为76%, 2016年,我国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 75%,到2017年全国进入了史上最长停产季,2017年熟料产能利用率又创新低。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85%的产能利用率。
怪象频出,全国多个行业普遍出现过剩产能价格节节攀升的现象
产能过剩的同时价格大幅上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不降反涨,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近日假疫苗事件持续发酵,记者电话采访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于明德会长。于会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怪象的真相。
于会长表示:医药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竞争性的市场,竞争非常充分。这里面政府管制应该是最高限价的一道红线就足够了。要想把每个产品都管住这是不可能的。正常的市场经济,这个价钱是涨不上去的,你想想我们中国市场现在什么药品,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供大于求的,供过于求,它怎么就能把价格搞上去呢,不恰当的行政管制,促进了这种怪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