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的出现,多是因为此前建筑工程领域“三角债”的存在。水泥行业是建筑工程的上游产业,在水泥销售领域也出现过为数不少的“老赖”。有些企业因还不上欠款而破产,有些企业负责人因巨额欠款潜逃或锒铛入狱,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水泥销售领域存在的“赊销”。
水泥行业的“赊销”出现在水泥产能相对过剩的阶段。对水泥销售而言水泥产能过剩时,能赢得市场份额哪怕是赊销生意也乐于成交。正是这一原因助长了赊销之风的盛行。甚至有下游企业和个人明明可以一手付款,一手提货,却仍要坚持延期付款。
目前,赊销在水泥行业多被诟病 ,现在几乎所有水泥生产企业都明确表示不再赊销水泥。现款现结,拉一吨结一吨。
但是,据水泥人网了解,目前有些水泥企业仍在追讨前几年 “赊销”的应收账款,而且涉及钱款数额巨大。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令企业在应加速发展,步入快车道的阶段却仍在缓慢前行。甚至有企业资不抵债被欠款拖垮。
尽管如此为取得更多客户的信任,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绝大多数水泥经销商却仍在赊销,甚至有些经销商以“赊销”为业。
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水泥企业针对于经销商的有三种出货价格,针对小批量订货的经销商客户执行统一的挂牌价;而对于批量大还现款的经销商在小经销商的基础上让利约50元/吨。
如果说“赊销”是过剩的产物,那么部分区域水泥经销商的“暴利”就是资源稀缺的产物了。据了解去年部分地区的水泥价格高涨,水泥生产企业的下游经销商赚了大钱。2017年下半年,因错峰停窑、限产或重污染天气预警窑磨全停,部分区域水泥一吨难求,供应紧张。华中地区一位水泥经销商将四百多元一吨进的水泥转手九百多元一吨卖出净赚一倍还多。这虽是个例,但也说明物以稀为贵。水泥是刚需,很多时候是下游需求决定了价格和利润。
赊销之风在水泥生产企业的经营中已渐行渐远了,而在水泥经销商那里却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自2017年下半年起水泥价格就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阶段,有水泥经销商为扩大市场,不惜重金垫资,一方面囤积大量的水泥,待价而沽;另一方面又“冒险”跨区域销售。2017年河南,江苏,浙江以及山东省内部分区域熟料和水泥供应紧张的时候有经销商不远千里将西北、东北甚至内蒙古的熟料和水泥跨区域销售。内蒙古两百多元一吨的水泥加上三百多元的运费,运抵华中,华东地区销售价格在600-800元/吨,经销商有100-200元/吨的利润。
2017年底的时候,华南地区部分区域也出现水泥供应紧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区域内几个重点工程大量的占用了水泥,一时间水泥供不应求。某水泥生产企业日出货三万余吨,仍有大量水泥车排队现象。水泥经销商称:年底了,别再跟我讨价还讨水泥价高已经不是问题了,是水泥厂有没有货的问题了!
而“赊销”本身正是因为这样的“利诱”存在,为了更大面积的占有市场份额,经常有经销商以维护客户,取得信任为目的大量的赊销水泥给工程施工企业。也就是说水泥市场仍有漏洞存在 ,仍有部分水泥销售公司和相关人员抱有“投机”和“赌博”的心态在赊销的路上越走越远。
君不见现金流水一去不复返,徒留伤心泪两行。赊销之路何时休,以诚待人信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