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低价竞争 维护了市场秩序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产能结构性过剩及供需矛盾相当严重。截至去年年初,京津冀地区水泥总产能约2.9亿吨,水泥与熟料的产能比为2.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产能过剩、市场集中度低导致低价恶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水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各企业盈利水平严重下滑,行业利润率下降到近十年来最低水平,2015年华北区域呈现出历史罕见的全行业亏损状态。其中,冀东水泥2015年度业绩亏损17亿元。如果区域市场得不到彻底有效的改善,冀东水泥的亏损预计还将持续,进而带来公司业务发展、生存乃至社会稳定问题,在此种背景下,金隅冀东达成重组。
金隅冀东重组,使京津冀区域水泥市场的产能下降20%,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实现新突破。并且金隅股份将水泥及混凝土等相关业务注入冀东水泥,使冀东水泥核心区域水泥市场秩序逐渐好转,水泥和熟料价格趋于理性。
成就了金隅冀东的企业效益
金隅冀东重组完成后,在人事上做了一次重要的调整,由姜德义任董事长。姜德义在管理策略上注重降低成本。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开源节流,严控生产成本,不断坚持,效果会显而易见。
金隅股份董事长姜德义
随着北京部分产业迁出及京津冀规划实施方案落地,基建用水泥需求会增强,金隅股份与冀东集团的整合,促进了水泥业绩的提升。去年1月至4月,北京金隅股份与唐山冀东水泥的水泥业务分别累计亏损5.08亿元和10.5亿元。但两家企业重组后的去年5月至8月累计盈利分别为3.33亿元和3.7亿元,重组效益立竿见影。冀东水泥发布业绩预告称2016年年度冀东水泥净利润2000万至8000万元,同比增长101.17%至104.66%。而金隅股份2017年1月11日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6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0%-45%之间。可见,金隅冀东2016年业绩的明显好转,与金隅冀东重组有很大关系。
职工受益不明显
金隅冀东的重组虽维护了京津冀水泥市场的秩序,成就了金隅冀东自身的业绩,但金隅冀东的职工却受益不明显。历来,企业重组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职工的安置。重组后企业就必然会产生富余人员,这属正常。金隅冀东重组时,约定对于冀东水泥采取不改名、不裁员,不降薪等“三不”政策。这“三不”政策对冀东水泥职工除维持了工作环境的稳定外,在职工工资上并没有什么变化。而金隅水泥事业部旗下管理的水泥工作人员有近万名员工,这近万名员工的安置问题,可能是接下来金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