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雾霾来源是工业排放污染,城市建设装修、道路扬尘,生活取暖排烟以及汽车尾气等,也曾有地方部门把矛头指向露天烧烤、畜禽养殖、焚烧秸秆等,并相应地采取措施,但效果不很理想,雾霾还是那雾霾。
车辆限行没多少掌声支持
为了治霾,有的地方把汽车尾气作为主因。例如,河北政府把汽车尾气做为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开展了车号限行大动作。以致于被石家庄网友吐槽,政府限号朝令夕改,四天三变,倒霉的尾号1居然四天内三次被限……日前,干脆又出新令,单号单日行,双号双日行,现在好了,到年底前剩下的40多天,也不用惦记每天限哪个号了,也不用分什么工作日休息日了,一律单双号限行。
车号限行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政府做出单双号限行的决定有没有征求民意?符合程序正义吗?尽管有公交免费作为一种必要的救济手段,但一下子就限掉一半车辆,还是太粗暴了。此举不仅妨碍了民众的出行权利,也涉嫌侵犯财产权。有车主调侃,车号限行了,车的保险费、养路费是不是也可只交一半呢?既然民众依法检车,而车辆的环保排放也达标,为何在未采取公开征集意见及听证等法定路径之前,政府就一纸通告限行?
更何况,至今有关部门也很难给出翔实的数据,以佐证尾气排放就是雾霾天气的元凶。这样不加区分的“一刀切”,或有行政权力任性的嫌疑。
水泥企业成雾霾的冤大头
为了治霾,有关部门一度把矛头指向水泥企业。早在今年10月份环保部就联合工信部就江北水泥生产企业2016-2020年间水泥错峰生产下发通知,江北的15个省市区必须错峰生产,相应的各省市水泥企业都积极响应。
以陕西为例,12月9日陕西水泥行业企业错峰生产专项行动:礼泉海螺、乾县海螺、冀东水泥、海德堡水泥等水泥企业科学实施日产限额制,并一律实行错峰生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限产限排。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
可是,水泥企业积极响应环保部的政策号召,雾霾也没有治下来,如果企业排放达标,政府勒令停产的依据是什么?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有谁来承担?结果是,政策叫停产就停产,雾霾治得怎么样,没有奖励也没有补贴。
社会舆论一直对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大肆渲染,甚至将雾霾的成因直接归咎于水泥行业,似乎水泥行业成了我国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其实,雾霾天气的形成,水泥厂只是充当了冤大头,据统计,水泥行业的颗粒物排放占全国颗粒物排放量的20~30%,SO2排放仅占全国SO2排放量的5~6%,NOx排放占全国NOx排放量的12~15%。
有专家指出,在中国的雾霾这个现实问题上,即使将所有工业的环境指标都制订为全球最先进的标准,也无法解决雾霾问题。工业排放所占比例是有限的、可监控的,仅靠关停一些区域的工厂、无限地提高工业环境指标,雾霾消除也是有限的。
水泥企业是垃圾处理功臣
我们不能误会了水泥企业,要适当把视线转移。除了可怕的雾霾问题,现在大家越来越关心的就是城市垃圾问题了。
就在不久前,环保部发布《2016年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年报称,2015年全国共有246个大、中城市向社会发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高达18564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2801.8万吨,医疗废物产生量约为68.9万吨。
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如何绿色环保地处理这些垃圾,成为各地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填埋和焚烧垃圾处理的方式,给空气环境和土地占用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2016年2月环保部下发《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其总则指出,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是指在进行水泥熟料生产的同时实现对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过程。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的类型主要包括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污泥、动植物加工废物、受污染土壤、应急事件废物等。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的能力惊人,以河南同力水泥为例,一条5000吨/天的熟料生产线,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能力为500吨/天,而湖北十堰华新水泥,一条5000吨/天的熟料生产线,垃圾处理能力达1000吨/天。
此外,中国水泥工业每年要消纳全国近一半的工业废渣和尾矿。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地不断发展,水泥企业将不再是一个高污染高能耗的代名词与雾霾凶手,而是垃圾处理王,是城市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