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等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建议构建“北方四省一区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提案,近日来在建材行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底,水泥行业已经有专家提出过水泥窑生产与采暖错峰的建议,中国建材报于2013年12月16日刊登的《化解产能过剩与治理雾霾能否一举两得》一文中做了详细阐述。北京金隅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卫平当时在看到这篇文章时,就对文中“错峰生产”的说法表示极大关注。
近日,就这一在两会上提出的行业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蒋卫平,请他从行业及企业的角度,谈一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记者:您对这一提案有什么看法?是否认同提案所述观点?
蒋卫平:提案建议构建“北方四省一区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区域内水泥企业在冬季采暖开始时统一停窑,在春季采暖结束时开窑生产,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说有利于减轻雾霾天气、减少能源消耗、缓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
对于防治大气污染、化解行业产能过剩,金隅集团作为大型国有上市公司,也在从“减量”上主动积极行动。去年集团主动提前关停两家在京水泥生产企业;去年入冬以来,把集团系统内能耗最高企业的回转窑主动停一段时间;集团系统内企业在库满时开始主动停窑,不再像往年一样大量外放熟料;克服运行成本上升的压力,系统内企业保持脱硝脱氮设施的连续运转,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此外,在空气重污染时,集团统一启动重度污染应急预案,除生产线因处置危险废弃物或保障居民供暖正常运行外,其余生产线全部停产。
这一提案刚刚提出,目前看还较为粗放,针对一些细节性问题,我再提几点建议:
一是提案建议构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四省一区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地的气候条件较为相似,入冬比较早,基本上进入11月份施工量已很少。而河北的气候条件与其差异较大,采暖期一般自11月15日开始,但在12月份至来年的1月份期间通常仍有大量工程施工,只是在春节期间略停工。以2013年为例,尽管恰逢春节是在1月底,金隅在京津冀区域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的两个月水泥销售量仍达到290万吨,金隅水泥产能占京津冀水泥总产能的约四分之一,因此,京津冀在这两个月水泥消费量大约为1160万吨。事实证明,此期间区域工程建设施工量仍然较大。
我们认为,水泥和采暖错峰生产协调机制的建立与保障区域水泥供应、保障项目建设应该是协调的,在提案中也已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因此,河北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各项条件差异较大,不适合同步协调,应该区别对待。
二是提案涉及众多水泥生产企业、3万余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如何能让企业愿意参加,还需要细化。
三是全国其他涉及冬季采暖的区域是否也推行水泥与采暖协调生产机制,也是行业非常关注的。
四是在工信部公布的五大产能过剩行业中,比起钢铁、电解铝等行业,水泥行业既不是产能过剩最严重、也不是耗煤最大的行业;而且,国家一年多来及时修订水泥行业排放标准、能耗标准,这些标准已经达到或领先于发达国家水平,水泥行业相应地在技术更新、装备升级、环保改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各地区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力度也空前加大。可以说,水泥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工业企业前面。在采暖期,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也要采取错峰生产措施,以减轻雾霾天气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缓解过剩产能。相关行业相关区域实行错峰生产,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水泥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目前水泥企业的生存发展完全在市场主导,也必将是优胜劣汰。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行业专家,会同区域内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分区域研究“水泥与采暖错峰生产”机制的具体实现路径,依法施政,避免干预市场、保护落后现象的出现,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