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0 10:33:07 来源:水泥人网

辜成允:台泥一直在为“需求下降”做准备

近两月,或许是一向低调的台泥集团董事长辜成允在大陆媒体中出现得最为频繁的一段时期:11月8日,辜总一行参加北京APEC峰会;12月1日,辜总以其出色的管理绩效和对环保生态的社会关怀荣膺了“2014年度华人经济领袖大奖”。

与此同时,台泥也动作频频:10月23日公告台泥贵港成功投得收购四川铁路集团水泥的全部股权;11月11日宣布拟12.7亿收购金湖南大地全部股权。

近日,水泥地理刘作毅总裁拜访了辜成允董事长,探讨了中国水泥工业及台泥过去的十年、未来的方向。

台泥十年:大陆水泥工业史中独特的“台泥印记”

2014年,是台泥进入中国大陆的第十个年头。回顾台泥在大陆十年发展路径,刘作毅总裁用“独特”两字来形容。作为一个“外资”,台泥却是最能理解中国经济和政策机遇的企业,发展步伐紧随市场节奏,每个 “五年计划”都圆满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致力于“深耕华南”,产能目标为2000万吨;第二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水泥的形势变化,将战略灵活调整为“深耕华南,前进西南”,产能目标为5000万吨,这两个“五年计划”的目标都已如期达到。

——2011年集团制定“十二五”计划,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 “2016年总产能1亿吨”的目标。辜总说,台泥一直在朝1亿吨目标前进,目前已达到7000多万吨。

在这行进的历程中,台泥也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独特的印记:

“十五”,立足华南,掀开台泥在大陆的画卷。在经过严密的考察和研究后,台泥抓住大陆经济高速成长机遇,在华南着手建设“基地+大规模生产线”,奠定了台泥至今在华南以及整个大陆水泥工业中的地位。目前华南已成为我国最好的水泥区域市场,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海螺、华润、台泥三大强势企业共舞,企业间是一种高水平、有默契的竞合模式,从一开始就抬高了产业进入门槛。

“十一五”,成就两大经典并购案例,助力“台泥中国”。2007年末台泥收购同在香港上市的台湾企业嘉新水泥,2010年末收购港资企业昌兴矿业下属的水泥业务,台泥与嘉兴、昌兴两大强势水泥集团的联手可谓中国水泥工业发展史上的成功范例。这两大收购对象都是强势企业,强强联合,对台泥而言可谓如虎添翼,大大加快与中国水泥工业的融合,以及规模、盈利方面的进一步扩张,实现了从“台泥华南”向“台泥中国”的跨越。

“十二五”,开启大企业集团联盟历史。2013年1月,台泥和大陆最大规模的水泥集团中建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此框架协议下进行西南水泥熟料业务互换,开创了大陆水泥业进行资产互换的模式,改变了中国水泥市场上实力大企业集团在同一市场碰撞的模式,合作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将国外成熟水泥市场走过的模式。

中国水泥十年:成就台泥十年

台泥的十年,是伴随着中国水泥工业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十年而前行。在这十年中,中国水泥产业完成了从落后立窑到新型干法的技术结构调整,也造就了一批辉煌的水泥龙头企业。 “这里面的故事太精彩了,不但改变了中国水泥格局,也改变了整个世界水泥格局”,辜总说,“整个大陆这么多传统产业、大型的基建产业,纷纷扰扰,但最终像水泥这样还能够走上这么好的发展轨道,却没有几个,这个是很奇妙的”。

辜总指出,在这过程中的几位人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改变了中国水泥工业,他们能够理性地探讨,从高战略角度,把整个产业带上了一个“企业赢、国家也赢”的双赢格局,并继续往前走:

一位是已经过世的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他把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的水泥基建装备实现“大反转”,让中国水泥装备在世界独领风骚;

一位是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海螺从长三角起飞,到华南,再到西南,并开拓国际市场,成为在布局、装备、运输、现金流等综合方面最有竞争力的国际型水泥集团;

一位是中建材董事长宋志平,中建材水泥业务4~5年之内从无到有,成为世界水泥的霸主,他的联合重组对整个大陆水泥市场整合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个不但是哈佛的教案,也应该是全世界产业的教案。

台泥已经在台湾走过完整的水泥产业周期,在中国大陆,将联合重组和如何面对市场过于分散的“台湾模式”与水泥企业进行了分享,台湾这个不大的地区就有13家企业,为何相处有道、非常自律?这种沟通理念也是最终成就了在西南市场上中建材和台泥区域合作的本质动力所在。

“台泥既要竞争,又要竞合,又要做润滑剂。”刘作毅如此评价。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