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5 11:57:24 来源:水泥人网

肖家祥:新增产能是现阶段产能过剩最大症结

当前情况下,水泥行业最突出的矛盾是产能过剩矛盾,其中最关键的是新增产能问题。只有控制了新增产能才有可能推进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控制不住新增产能,全行业就难以做到和谐、健康发展。

遏制新增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中之重

目前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河南产能过剩比较严重,长三角地区产能过剩情况也很突出,这都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也对此很关注。

华东市场在全国范围来看相对较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下滑,较我们的预期也有很大差异。从几个关键指标来看,销量增幅较大,市场需求整体增幅10%左右,成本大幅下降,南方水泥上半年成本整体降幅约15%,价格却出现整体下跌。据统计,华东市场价格下跌30元左右,呈现出“量增、价跌、成本大幅度下降,效益略有下滑”的现象。

虽然需求好于预期,但价格却出现了下滑,究其原因主要是去年底新增产能的影响,导致价格走低,加之今年宏观预期不佳,导致今年一季度价格持续低迷。

今年我将80%的精力都花在怎么应对新增产能这一问题上,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将影响到一个工厂的运转,而这个厂将会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市场发展状况。因为新增产能投产后,周边地区没有任何消化的可能性,到头来,只能是在自身区域内进行恶性竞争。

此外,我们国家的水泥行业治理体系如今没有健全起来,单纯地靠行业自律很难维系,也很难把工作具体落到实处。化解产能过剩是中央提出的重点工作,其中控制新增产能更是重中之重。

不能借“产能置换”盲目新建

今年8月份,工信部发布了《部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实施办法》指出对水泥、钢铁等四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建设,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

我曾在今年长江中下游水泥论坛上强烈呼吁,千万不能让产能置换变成新一轮新增产能项目的建设高潮。

比如,一个立窑生产线,一个小磨机反复地被置换,这种造假行为充斥在这些年的水泥行业发展过程中,如果再出现反复置换,再出现造假行为,而且相关政府部门对这种行为置之不理的话,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即便是按照这种《实施办法》落实的话,如果控制不好,也会造成产能过剩的加剧。

举例来说,如果按此办法置换,南方水泥至少可以上六条规模为5000t/d的生产线。原本南方水泥和海螺、红狮一起按市场化原则已自动退出了几条1500t/d生产线,但如果按《实施办法》,却可以通过置换再上新生产线。一旦上线,后果可想而知,这些生产线势必会给华东市场、给长江中下游水泥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对于工信部下发的《实施办法》,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再到企业,都不能盲目解读政策文件,更不能钻政策的空子。

行业自律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措施

我认为行业自律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举措,对任何一个过剩行业来说,只有加强行业自律、控制新增、节能限产,才能防止恶性竞争,实现健康、和谐发展。

行业自律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按行业的规律办事,坚决杜绝和控制再增新产能,这是行业自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今后即便要发展新项目,一定要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去做,避免企业的无序发展,真正做到在发展中自律;其次,从经营的角度看,在产能过剩行业,只有通过行业自律,人为地限制生产,改善供求关系,同时要倡导理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实现行业的协调发展。

而且,政府应该大力支持过剩行业的自律,行业协会更应该把行业自律作为根本职能,而水泥企业无论大小都必须牢固树立自律意识并带头自律。中国建材集团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型央企,始终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坚定不移地支持各级协会,并带头开展行业自律。

基于此,我们始终认为,面对产能严重过剩,只有充分发挥协会组织作用、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加强“严控新增、节能限产、理性竞争”等方面的行业自律,水泥行业才有出路。

因此,在如何控制新增产能方面,一要靠政府规划和监管,二要靠行业协会协调自律,需要推动大企业带头自律。确保所上的新项目一定要有严格的行业规划、环保、节能、排放方面的认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增产能的控制问题。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