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10:23:41 来源:水泥人网

高长明:四零一负 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出重拳治理雾霾!报告中提出‘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水泥工业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如今我国大部分水泥企业早已甩掉了“傻大黑粗”、“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帽子。然而在国家“重拳治霾”的决心下,不禁让水泥行业反思“面对当今的环境问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水泥生产如何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十几年前,由现任中国水泥协会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长明提出的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四零一负”的战略目标。

“四零一负”的提出

“四零一负”是高长明通过实地调研世界先进国家的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及其战略,研究国际水泥工业科技发展趋势后,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至今已经有十八个年头了。

“1995年前后,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水泥企业中,‘四零一负’技术发展和工业实践已经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只不过其所实践的‘四零一负’的内容分散在各个不同的水泥企业中,离真正的‘零消耗’还有相当的差距。”在平安国际金融中心艾法史密斯公司的会议室里,与记者畅谈“四零一负”的高长明有些激动。

高长明告诉记者,所谓“四零一负”是指“水泥工业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水泥企业对其周围生态环境完全实现零污染;创新水泥工艺和余热回收技术,降低单位水泥电耗,提高单位熟料余热发电量,实现水泥企业对外界电能的零消耗;水泥企业完全实现废料、废渣、废水的零排放;降低单位熟料热耗,开发利用各种替代燃料,实现熟料生产对天然矿物燃料(煤、油、天然气)的零消耗;节约资源,扩大利废功能,消纳各种废物,减轻环境负荷,为全社会废渣、废料的负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事实上,“四零一负”正式提出是在1996年,那时即使是在一些发达国家,水泥行业“零污染、零排放”这些理念还仅仅是个苗头,说到这些问题,高长明坦然,在“四零一负”刚提出时确实遇到一些阻力。“四零一负”一经提出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确实,按照当时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状况来看,“四零一负”的想法过于超前。但在高长明看来,“四零一负”将是世界水泥工业的未来,用高长明的话说:“很多人认为我似乎想的太美了,但是看看今天水泥行业逐渐清晰的发展方向,我明白我没有说错。”

推广“四零一负”坎坷重重

既然“四零一负”如此利于水泥工业的发展,那为什么国人提出“四零一负”将近二十年了,反而是国外的水泥企业在“四零一负”上取得突出进展呢?国内推行“四零一负”面临哪些困难?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高长明慨叹道:“中国水泥工业最大的困难在于‘起点低、底子薄、基础差’。”

我国水泥工业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在水泥行业的深入研究上体现的较为明显。高长明告诉记者,他在德国工作期间,曾深入研究德国如何发展水泥工业的循环经济,其中一个案例让他印象深刻。

“当时是为了研究水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德国政府部门采取相类似地区生态对比的方式,具体就是选定两个生态环境相类似的地区,其中一个地区设立水泥厂,而另一个地区什么都不建。然后对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检测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最后把这十年的数据进行汇总。在数据比对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地区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高长明慨叹:“这十年的数据是非常有说服力,这说明德国的水泥工业循环经济的程度有多高,可是这种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的研究在国内几乎从来没有进行过。”

推行“四零一负”,政府是绝对的主力军。高长明表示,“四零一负”应该作为水泥行业内的顶层设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推进。高长明指出,今年是“四零一负”的提出的第十八个年头,然而“四零一负”在国内的进展却极为缓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水泥行业基础差、底子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引导的缺位。

“以处置固废为例。”高长明告诉记者,水泥行业处置城市垃圾更环保、更高效,但目前的问题是,水泥企业没有稳定的垃圾供给,究其原因,就是政府的政策驱动力不够。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