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年,国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国民生活从“吃不饱穿不暖每日为衣食所忧”,过渡到现在的“为买不起房子而忧”,是我们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原来更差,住房面积比原来更少了吗?显然不是。当衣食温饱还是我们生活的重心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追求住房的改善,房子不是我们生活的重点,我们对房子的怨言自然也就无从论起。而现在很多人住进了配套齐全的洋房别墅,但也有很多人没有足够的钱在工作的城市购买住房,忧虑和不满因此而生,并逐步演变成对房地产商的不满。这种不满主要产生于横向攀比,毫无逻辑,但又真实存在,反映了许多民众的情绪。
过去十年,承之前多年经济自由之发展,劳动生产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以水泥行业为例,从10万吨立窑时代跨入200万吨旋窑时代,其它行业也莫不如此,并因此带来了购买力的极大提高。同时,城乡工作的趋同(都以打工而非务农为主),对城市住房产生了暴发性需求。这是过去十年发地产市场勃发的经济基础。在房地产市场暴发需求的时候,政府严控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供应不足,是导致房地产市场供应不足而房价大涨的根本原因。在这十年里,真正暴涨的不是房价,是隐含在房价中的地价及囤地的费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囤地的普遍存在,因为聪明的房地产商人根据领导的旨意悟出了地价将不断上涨的结论,事实也证明,他们是正确得,它们因为很好的领会了领导的精神而获益非浅,甚至富可敌小国,但也因此被党和民众所忌恨。
宏观调控本就是个不怎么靠谱的说法和做法。宏观不可能经常调控,只能顺势而为,过多过频的宏观调控的实质是微观干预,大多时候宏观调控的结果也与预期相隔甚远,或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微观搞活则需要政府不要太有为,政府之手要从“控制”“限制”“关停并转”等强力手段转向预先分析评估提醒,但要少做结论,更不是急于逞能和直接干涉;我们甚至连预先的引导政策发展宏图都不要轻易发出。历史和事实一再证明,单一趋向的政策导向危害无穷,并成为陷入下一轮宏观调控怪圈的根源。政府最伟大的能力和作用之一是在市场活动过热而导致失控的最急时刻,出面托底,以保护优秀和合格的企业不致于在危机中玉石俱焚。
十余年房地产调控的实质措施是在住房购买力上升到一个高度时,住房需求进入暴发期,但政府选用抑制需求的办法控制房价,结果房价越调越跳,越跳越高。同期另外一个快速上涨的是劳动力价格特别是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大涨,并带动青菜黄瓜涨价,其原因最重要的可归结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超严格执行导致的人口红利逐步衰减,并可能因为培育了相关部门,产生了相关利益群体而难以取消。除此之外,还有高涨的油价,原因则更简单,垄断加里通外国。其它产品感觉没什么涨,水泥钢材价格也没怎么涨。多说两句的目的是想说明,房价上涨与多发货币有关系,但关系不大;紧缩金融伤害的却是其它经济领域,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的就是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