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3 14:22:50 来源:水泥人网

中建材宋志平:包容是企业经营内在需要

“包容”,是一个人品德和内在修养的体现。作为企业家,包容绝不仅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包容的心态能够让企业获益匪浅。

中国的企业家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切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核心,只考虑投资者利益。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现,客户利益、员工利益和投资者利益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所以发展到企业的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公众化阶段,也就是综合目标阶段,把投资者、客户和员工的利益都纳入到企业的目标中一并考虑。我在北新建材时提出过“没有比员工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客户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没有比投资者对企业有信心更重要的事”,这是对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也体现出当时企业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社会化阶段,即不仅要注重投资者、客户和员工,也要关注整个社会、自然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注重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现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比如,韩国浦项钢铁把企业的环境、安全、质量、技术、成本五项要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进行排序。可见对社会利益的重视程度。现在,国资委提出央企要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体现出中国企业正面临企业社会化的阶段。从这点可以看出,在企业发展的第三个新阶段,企业的成长方式和设定的目标正在越来越强烈地体现着包容性。

现在提倡企业的发展要创新,而创新发展也需要包容性创新,即我们常讲的集成创新。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和产品是靠独门技术完成的,尽管我们提倡保护知识产权,但过分垄断和封锁技术的时代已经完结,现在几乎每项技术都有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在相互追赶,而且最终的成果也往往互相借鉴。中国建材集团这些年通过并购海内外高科技企业、通过引入高层次人才、通过各种方式的集成创新,在建材和新材料等许多领域成为国内行业的领先者,都源于这种包容性创新的思想。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市场竞争主体,市场竞争更多强调的是优胜劣汰,但这并不妨碍以包容的心态面对竞争。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是直线型,一讲到竞争,好像就是你死我活,讲到包容好像就是一团和气。其实,包容中有竞争,竞争中也需要包容。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做企业所包含的因素越来越多,需要企业的包容度越来越大。只有包容别人才能被别人所包容。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听取各种意见,接纳不同诉求。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属性,但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年的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企业大都经历了生产过剩和无序竞争。比如把过剩的牛奶倒入海里这样的例子,恰恰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无序竞争的弊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路线,即主张良性化的、有序的市场竞争。其实,在今天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也十分理智,西方人经历了若干次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可以说西方绝大多数产业集中度都极高,市场变成了大企业之间的一种良性竞争,既保证了竞争的理性化,也保证了投资者、员工和客户的利益平衡。因此就有了竞合理论,有了著名的“蓝海”战略。从西方的产业发展可以看出:联合重组并非企业垄断,市场经济最终目标是要达到一定的市场集中度,而大企业掌控市场会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和市场稳定。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