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在稳增长的巨大背景下,今年8月铁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57.8亿,同比增速从7月的8%骤增到近30%。9月16日,经济学家吴敬琏在北京IFF报告会上,表达了他对高铁建设和背后经济增长模式的担忧。
吴敬琏说:“现在对付经济下行的主要办法仍然是应用所谓的中国模式优越性,用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大量投入。”他认为,这种做法的消极后果已经越来越明显,最突出的是两个样板,一是高速铁路,二是若干省份不可持续的超高速增长。
最近6年间,高铁建设飞速发展。截至2012年7月底,国内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高铁共有21条,总里程达6894公里。
吴敬琏强调,把主要资源放在高铁建设上,是资源误配。他表示,在企业经济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地区建设高速铁路,哪怕是亏损,也是有利的。可是铁道部这一“超级政企合一企业”,运用了国家力量来进行建设,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交通方面科学家早就提出,铁路现在的短板是货运,而不是在客运。咱们把主要资源用来建设高铁,高铁是客运,这是资源误配。”吴敬琏解释。
最近两年被曝光的高天价座椅、天价马桶、天价肥皂盒等,也让公众对高铁建设充满疑问。
当日,吴敬琏责问:“咱们可以看到一些成绩,比如北京到上海高铁对经济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用这么多资源普遍进行建设,留下来的是2万亿的负债,后果会是怎样的呢?”
吴敬琏对经济的另一大担心在于部分省市盲目的保增长。
他说:“最近我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着急,希望实现高速度的增长,否则财政问题、社会福利问题都难以解决,他们利用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投资、大规模的投入。今年的做法是许多省都自己做规划,上星期初说各地报来的投资规划大概7万亿,到周末已经到12万亿了,据说现在有17万亿。这是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往前走。”
吴敬琏提醒,部分省市14%-15%的超高速增长已经“相当危险且不可持续”。
他举例:“有一省级地区连年GDP增长都达到了14%-15%,但是投入越来越多。去年投资率大概是GDP的89%,今年上半年投资率是本地生产总值的120%。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持续的。各地作出了规划,现在投资不完全统计是17万亿,这是不可持续的,问题暴露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