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暴雨不仅暴露出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防汛能力的不完善,更让人们看到了城市脆弱的排水系统。
在凤凰网7月22日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1%的人认为北京基础设施落后、排水不畅是导致7月21日北京内涝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下凹式立交桥的排水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据统计,此次暴雨至少造成北京城区95处道路因积水断路,其中绝大部分是下凹式立交桥下的低洼区,尤以广渠门铁路桥为最,这里的积水深达4米。
北京下凹式立交桥的积水问题,早在2004年7月10日那一次暴雨中就暴露出来。去年6月那次10年一遇的暴雨中,这个问题第N次被提及。
虽然如此,却还是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北京之痛——下凹式立交桥
提起广渠门铁路桥,常年在附近拉活的“的哥”王冲摇了摇头,在他的印象里,只要是雨稍微大点,很快桥下就会有积水。“我们在下雨天都会绕着走。”王冲说。
广渠门铁路桥横跨两广路,桥下是大大的深V形坡道,王冲指出,桥下最深的地方要比正常路面低5米左右,是这附近地势最低的地方。
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政法系主任张柱庭介绍,广渠门铁路桥下的低洼地势主要是为了保证铁路桥下的净高,因此才向下深挖。而这种低地势必然会导致四面八方的水都向此处汇聚,造成大面积积水。
“现在的下凹式立交桥大多如此,这反映出当初建造这些桥时没有‘防涝’的规划思想。”张柱庭说。
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在桥下的一侧主路和辅路上共有20多个井盖和雨箅子,用来收集积水。
“这个数量不算多。”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院给排水工程师刘然告诉记者,更大的问题则在于水泵站能力的欠缺,这也几乎是北京所有下凹式立交桥的通病。
刘然解释称,下凹式立交桥因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也相对复杂。主要通过桥下的雨箅子、井盖等流入地下,再经由雨水支管、排水干管流入泵站前池。由于地势较低,因此需要借助水泵,把雨水抽入出水管,再排入附近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