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7 14:19:45 来源:水泥人网

李叶青:坚定实施五大战略引领百年华新持续健康发展

水泥人网】华新水泥于1907年建厂,至今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华新之所以能辉煌地走过100年,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面临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资金严重短缺、人员过多、企业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包袱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摆脱困境,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我们认真领会并落实我国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企业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如今的华新,在全国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水泥生产基地,拥有已建成的29条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1个大型粉磨站、3条在建熟料生产线、24座混凝土搅拌站、2个骨料生产基地、1个大型机械装备生产基地、3个水泥窑环保协同处理厂、5个包装袋制造厂、1个省级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室,形成了集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质量优势为一体的大型水泥集团,构建了以华中为主市场,以中西部地区为延伸市场的整体格局,水泥年产能已突破5500万吨,总资产165亿元,营业收入近百亿元,综合实力居我国水泥行业前列,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华新水泥畅销国内外,有力地支援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深受用户好评。华新的发展走的是一条“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道路。

一、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将华新定格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华新在发展战略上形成了共识:必须针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以培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将水泥企业自身做大做强为根本目的;必须摆脱既有市场、产品观念的束缚,瞄准水泥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选择装备;必须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避免资源配置过于分散、运作费用过大、人才难以支撑和时机选择难以把握的“陷阱”;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工作的力度,以提高水泥工业生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课题,逐步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水泥企业的差距,使企业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将产权制度的改革与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与多种经济成分企业的联合,使华新走上一条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快速发展的道路。

由此,华新制定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即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的宏观形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规避风险、发挥优势,把握国家“上大改小、控制总量、结构调整”和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以低成本扩张为主要方式,实施渐进的发展战略,在实现规模扩大的同时,实现体制、管理、技术的全面创新,使企业与生态、社会和谐相处,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百年企业再展英姿

发展思路确定之后,我们适时地把握机遇,组织实施了公司发展的五大战略,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十字型”定位发展战略。华新的发展战略以长江流域为“十字型”战略的横轴,以京广线区域为纵轴;以中部地区为发展重点,兼顾长三角和西部地区,涵盖了我国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华新“十字型”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规划中的“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相吻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3年3月,华新在湖北西部的宜昌公司3200t/d水泥生产线点火投产,开始走出黄石,走向全国。此后,华新乘势而上,先后在湖北、云南、江苏、西藏、湖南、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投资建厂,不仅壮大了公司实力,优化了市场布局,而且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双赢”。

“纵向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除水泥业务外,华新大力拓展混凝土骨料和环保业务,使产业链和价值链得到有效延伸,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早在“十五”期间,华新就开始涉足上游的骨料、矿粉、替代原燃料业务及下游的混凝土业务。在环保业务方面,华新采用“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可替代原燃料事业,形成国内领先的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消纳和处理社会上其他工业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华新秭归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三峡漂浮物,有效地解决了长江上游漂浮物对中下游可能造成的污染问题,保障了三峡大坝的安全运行。该项目采用世界先进水平的可替代燃料煤新工艺,在处置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毒有害气体,也不产生残渣,该厂被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示范工厂。华新在湖北武穴建立的国内首个危废处理中心,可大批量处理农药、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其他工业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目前,华新公司已拥有1个环保公司和8个废物预处理工厂,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并投资1500万元建立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AFR实验室,可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危废处置技术方案。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