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8日~11月1日第五届水泥与混凝土国际会议在上海隆重开幕。本次会议共收集论文219篇,其中国外论文70篇,国内论文149篇;会议发表论文193篇,其中国外论文36篇,国内论文157篇。10多名国际一流的著名专家学者被聘为本届国际会议的国际顾问。包括国际顾问,共有14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了特邀主题报告。10月29日~30日,会议按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与普通水泥以及膨胀水泥和特种水泥、应用基础和测试技术、水泥及混凝土制品中工业废弃物的利用、混凝土及其制品等4个主题,分4个分会场宣读和交流论文。
从本次会议学术交流和成果来看,当前世界水泥与混凝土领域的学术发展趋势是以节能、降耗、环保、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耐久性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当前水泥与混凝土研究及应用领域的重大进展和主攻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和组成,丰富和完善水泥水化、硬化理论;
2)水泥走清洁生产的道路,研制生态水泥;
3)水泥新品种、特种水泥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4)利用城市废弃混凝土和城市垃圾,生产再生混凝土;
5)混凝土多功能、高性能、耐久性等多元化研究;
6)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和混凝土中的无害利用。
目前,世界水泥与混凝土领域出现的新的热点,集中在先进水泥基材料、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混凝土耐久性及其评价等方面,这些热点往往与别的学科领域交叉,涉及结构学、力学、建筑学、测试技术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新发展,打破了水泥与混凝土研究的传统思维模式,拓展了水泥与混凝土领域研究的范围,促进了水泥与混凝土的研究和发展。
1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与普通水泥、膨胀水泥和特种水泥
天津水泥设计研究院刘志江教授在“水泥机械装备的发展趋势及我们的对策”报告中,用图表形式展示了我国水泥从1950年到2001年的发展过程,并从原材料均化技术、预分解窑节能煅烧技术、节能粉碎和研磨技术及装备、自动控制技术、环境保护装备等角度介绍了NSP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研制大型国产设备而加快NSP生产线的建设、加快生态工艺设备和技术研究,从而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伊利诺依大学J.F.Young教授在“先进水泥基材料”报告中介绍了在低水分下可以保持浇筑性的DSP水泥(即致密的、粒子填充水泥)、可提供较高韧性和强度的大体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利用聚合材料的补充性能的MDF水泥(即活性聚合水泥复合材料)。J.F.Young教授还从制备工艺、粒子填充、水化化学、孔结构等方面论述了DSP水泥的形成过程,并从力学性能、运输性能、收缩性等方面着重论述了DSP水泥系统的性能特点。在DSP水泥中加入超塑化剂和硅灰,水灰比可以小于0.25,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50MPa,其渗透率小于10-15。报告还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MDF水泥的制备工艺及微观结构。
硫铝酸盐水泥是我国发明的一种非硅酸盐体系的新品种水泥。在其问世之初,国外业内专家对之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持怀疑态度,但随着其应用研究和耐久性研究的不断进行,该品种水泥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性能和可靠性。英国阿伯丁大学的F.P.Glasser教授在其“硫铝酸盐水泥研究进展”特邀报告中,从水化机理、水泥性能、耐久性等方面论述了当前世界硫铝酸盐水泥的研究进展,通过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中国的实践经验,扭转了以前的怀疑观点,肯定了硫铝酸盐水泥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并对该品种水泥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