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以下是海螺集团董事长郭文叁在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发展战略回顾与展望座谈会上的讲话。
水泥工业是建材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多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建材行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从水泥工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实行水泥工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产业政策,全面落实“降低投资、设备国产、优化设计、强化管理、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等一系列发展措施,促进了中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通过秉承“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一大批水泥企业走向成熟,迅猛发展。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自1996年成立以来,正是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在原国家建材局、中国建材联合会各位领导、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科学快速发展之路。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领导和专家多次深入海螺进行调研指导,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为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海螺集团是以水泥为主导产业的企业集团。水泥工业作为资源性产业,也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发展循环经济前景最好的行业之一。多年来,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集团十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围绕把水泥工业打造成节能环保新产业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要求,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减排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一、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提高水泥产业节能减排水平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海螺集团通过与设计、制造等相关单位联手攻关,在大型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辟了国内低投资、国产化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先河,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国产化示范线,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带动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动了我国水泥工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推动全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到目前为止,集团投产运行日产5000吨以上生产线68条,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资产最优质的建材集团企业之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从技术装备上为降低能耗指标提供了先决条件。2009年,集团可比熟料综合能耗为118.57千克标煤/吨,低于行业推荐的2010年限额120千克标煤,考虑余热发电后的实际耗能为105.92千克标煤/吨;可比水泥综合能耗为97千克标煤/吨,比行业平均水平120千克低19%,与行业推荐2010年限额97千克标煤的标准相当,达到了国际水泥行业的先进水平。按照1亿吨水泥的年产量计算,与全国行业平均能耗水平相比,集团年节约标煤230万吨,年节约成本17.9亿元。今年1~9月,集团吨熟料综合能耗为118.34千克标煤,考虑余热发电后的实际耗能为105.65千克标煤(可比能耗更低),较去年继续保持下降势头。
二、着力推广实施水泥余热发电技术,拓展节能减排新途径
1995年,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建材局和日本新能源产业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政府赠送中国的首套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在宁国水泥厂建成投产,开辟了中国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的先河,成为国内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最早应用者。
海螺集团宁国水泥厂水泥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的成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此项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从2005年开始,集团在总结、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把水泥低温余热发电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在所有生产线上配套建成了余热发电系统。在实施余热发电项目的同时,企业充分利用技术领先优势,加大推广实施力度,并推广到钢铁行业。
到目前为止,集团已签约国内外150多套余热发电机组,在我国和泰国、巴基斯坦、缅甸、土耳其等地推广建成了134套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1680兆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煤4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100万吨,为把水泥工业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做出了有益探索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