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水泥大型化装备的成熟,新型干法生产线趋于规模效应,单条水泥生产线已从日产2500t、5000t、8000t直至10000t。最新电力自动化成果已逐项应用于水泥工厂,但无功补偿在电网中一直是技术比较落后的环节,如何提升补偿设备的技术水准,提高补偿效果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高压补偿的控制手段作些初浅的探讨。
1.人工控制手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许多工矿企业集中补偿大多采用手动投切电容器的方式控制补偿容量。这种控制方式使高压补偿普遍出现下述问题:
其一;投切依据失准。
人工投切的主要判据是使功率因数表的偏离情况,当功率因数小于供电部门规定的标准数值(如0.85)时,值班人员就投切电容器组。由于功率因数只反映了无功与有功的比值关系,而并不反映实际所缺少或多余的无功容量。因而必然使由此进行的投切控制失当。
因此,值班人员往往要靠反复的操作,配合负载变化了解,才能摸索出投切何组电容器的经验。实际上靠功率因数作控制判据,永远无法保证投入的准确性。
其二;给电压优化带来的问题。
在供电网的管理中,电压合格率是更为关键的要素,电压大小关系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及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但是主要靠功率因数作判据的人工控制,较难处理补偿与电压之间的动态关系。投切补偿电容必然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尤其是如何在电网电压不稳的状态下,进行电容器的投切是人工控制极难把握的。既要补偿效果好,又不致影响电网电压的稳定,往往是人工控制无法解决的两难,控制不好时,甚至导致电压过高、过低危害供用电设备。
其三;补偿精度不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靠人工控制投切,在操作时,从观察功率因数的变化,到了解负荷变化,再选择各组电容器容量,最终采用安全手段投切电容器,操作人员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必然存在较大时差。出现该投未投,该切未切。因此人工操作投切,费时费力,补偿容量都只能采用大组的方法,一般都是上千乏(kVar)一组,无法实现小组投切,如此必然使投切容量过大,同样影响补偿精度,另外,由于高压操作的危险性,同样使操作人员尽量减少投切的操作频度,客观上极难做到投切随时。
传统的人工控制补偿手段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显然已无法满足电网安全,设备高效,经济效益优化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尤其是各地对企业用电功率因数与电压合格率提高标准后,人工控制手段的落后更为明显。
2.智能控制的基本功能要求
随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在高压无功补偿控制手段上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成为可能。同时应用单片机技术对高压无功补偿进行智能控制必须具备下述功能:
其一;实现电压优先。在计算补偿容量的同时,能测量出电网电压是否超标。在电压过低时,即使无功不缺亦投电容器,直至电压合格,在电压超限时,无功不足亦不投电容器。同时必须保证投电容器不至电压超高,切电容器时不至电压超低。这就要求控制具有预测功能,即在投电容器时,能预算出投切容量可能引起的电压变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