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立窑煅烧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有效的降低立窑的高径比,改进了立窑卸料篦子结构、风的分布和配料方案等。加快了熟料烧成速度,改善了立窑煅烧的均匀性,提高了熟料质量,降低了能源消耗。成功开发了φ3.6m、φ3.8m、φ4m、φ4.2m、φ4.5m大型规格立窑。立窑的技术经济指标取得了全面的突破,熟料28天抗压强度达到55MPa,熟料热降至850Kcal/kg ,水泥综合电耗降至60kWh/t以下,劳动生产力超过2000t/人•年,特别适合传统立窑综合改造。仅南京旋立集团2007年就推出φ3.6m、φ4.0m、φ4.2m系列大型立窑86台,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窑越大越好烧,这是他们共同的写照。但是随着窑径的大型化,相对易偏火等不正常窑况的发生从而影响立窑的产量。因此,大型立窑应注意几点:
1、 工艺的配套
风机的配置:立窑熟料一般每生产1吨需要消耗20-25立方米的空气量入窑,风量还要有10-15%的富余值,根据这样的风量要求来配置风机较合理,大型立窑选用罗茨风机较好,若海拔较高的地区风机应选稍为偏大的、入窑风管应与窑面的烟囱出风管呈“+”字形,位置不应在同一方向上,这样相对来说不易出现不正常窑况。
成球系统的配置:采用全自动预加水成球系统,应加强成球系统的双轴搅拌预湿效果为前提,让生料粉在双轴搅拌机充分搅拌并且形成一定的小球核,再选型上应要求双轴搅拌机稍为大点,成球盘稍为小点的工艺,再以适当的成球盘角度、成球盘的进料位置、边高等就能达到小料球成球的要求。
窑型结构的选择,大型立窑窑体保温是关键,若边部散热过多,更进一步加大边部与中部的温度差,易发生漏生、塌边等现象。我们要求高温带的窑筒体外表面温度不大于环境温度10度。为了加强中部通风,卸料部分应采取下料平稳,通风面积大的双曲面组合盘塔,新型导风铁砖,窑型结构采用两级倒喇叭口,新型的导风来复线砌筑方法。根据料球的收缩率,计算合理的喇叭口角度和高度,以及增加底火自动平衡自动控制系统。
2、原燃材料的均化,生料成分的稳定
立窑企业应重视原材料的进厂质量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第一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的原材料入库,另外应加大原材料的贮量,这样有利于预均化和多点入库,在原料库和生料库也应考虑多点下料搭配,加强入窑生料的稳定,提高生料成分的合格率,为立窑煅烧创造条件。
3、合理的配料方案
同样的原料,配料方案的不同,会给立窑煅烧带来很大的影响。关键是怎么来选择适合本厂的方案,从而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熟料。从物理检验强度方法的结果来看,应该是硅率n值越高,后期强度增进率越大,铝率P值越高,早期强度越高。这就是旋窑生料后期强度为什么比立窑生料后期强增进率高的原因。因此,我认为立窑的配料方案应向高硅靠近。至于达到什么程度,每个厂必须根据自身条件来取舍。高饱和、高铝率相对生料的易燃性较差,应用矿化剂,利用各种废渣代替,包括控制生料细度0.2mm筛余小于0.5%等来改善生料的易烧性,从而达到好的效果,生料易烧性系数
CaO-1.87SiO2-1.65AlO3-0.35Fe2O3
2.25F2O3 +3Al2O3
(同时要考虑SO3、MgO、碱)应控制在0.5-0.6%,最好是0.51-0.58%之间。当然原材料的熔点低,易分解,可以适当把易烧性系数提高点,这样对强度有好处。在确定配方的同时,要考虑底火的承受能力,一般S/A=3.0-3.5时,底火层能较好地保持烧结料球间的空隙,烧出的熟料呈葡萄串状,立窑通风好,熟料烧成较快。S/A值过大,烧成液相少,物料易烧性差,需要的烧成温度高、时间长,立窑产量低;S/A值过小,液相较多,物料荷重软化温度降低,高温不易结大块,窑内通风恶化,易于形成不正常窑况,煅烧操作困难,配方的选择还要考虑窑工的操作技术等。
4、 提高成球质量
在保证入窑料球中φ5-7mm的占有90%以上,严禁泥团和干粉入窑,完全实施小料球煅烧,这样又有几大好处:小料球的阻力大,加强边风向中部流通;小料球的比表面积大,料球与料球之间的接触面增大,热传递比较快,易节煤;料球直径小,料球内外的温差相对较小,不易炸球;小料球煅烧完全,反应充分,易烧透,熟料质量好;小料球可以实现快烧快卸,产量高。料球的强度不能太硬,太硬了料球的空隙小易炸球,若软了也不行,料球在窑内是自然堆积而成,太软了易变形,湿料层板结,对通风的均匀性不利。
5、正确的煅烧操作方法
立窑操作技术及配料方案的要求,都需要窑工连续暗火或浅火操作,都讲究一个连续性。操作中始终连续稳定均衡进行加料、卸料、用风并能根据窑内的烧成情况,适时适量的调节。根据“防止间歇大变动”的原则调整加卸料量,使立窑操作过程中处于微调、受控状态,连续煅烧有几大优点:有利于减少F、S挥发,充分发挥矿化剂的作用;有利于实现大风强火煅烧,使高温物料的热力集中,提高烧成反应能力,减少欠烧物料;加强物料的冷却效果,降低出窑边料温度和fCaO的含量;应维持底火的厚度、高度和温度在可控范围。加料时要压边部、淌二肋、浅中间,把窑面控制成“V”型窑面。用小料球静态阻力大的特点锁定边风,使边风受阻折向中心,增强中部通风,加大压边的布料方法,使稍大的球滚向中间,大球之间的空隙较大,也加强了中部通风,在正常情况下,操作工要每20-30分钟沿窑壁松边一次,并且松边要彻底,以便破坏边部物料与窑壁接触时间过长产生的粘结。同时为上火慢处改善通风环境,勤处理风洞、呲火,为连续煅烧操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卸料操作必须依据上火速度,确定适合的卸料速度,保持卸料稳定均衡,使底火位置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严禁快卸、慢卸、停卸和间隙卸料,要求窑工树立“有风就有火,又风就有产量”的思想,努力提高全风率,坚持合理用风,坚持用大风,要做到“底火层不吹破,湿料层不吹翻”就能够优质高产低消耗,杜绝盲目用大风或小风养火等现象。
6、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水泥企业是连续不间断的生产,要充分发挥人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立窑操作这一工序,工人的情绪和思想就能够左右出窑熟料的产量、质量。我认为应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企业的现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以上几点就是笔者对大型机立窑的一些认识,立窑发展到今天,可以说立窑大型化技术已经成熟,关键是各种技术手段跟上,再加上有效的管理,大型立窑完全能生产出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