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2008年世界性经济危机重创了各国的经济,然而在我国政府果断的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保持强劲的势头,2000~2009年我国GDP年增长率大多在两位数的水平。得益于政府大量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水泥需求与产能扩张之势则更为迅猛。水泥年产量由2000年的5.93亿吨,增长为2009年的16.48亿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应地由135条增长至1113条,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量的比重由16%上升为72.8%。在建并将于2010~2012年投产的新型干法线还有约250条。据预测,2010年水泥产量约18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可能接近80%;立窑水泥将削减到17%,同时要完成工信部要求今年淘汰1.07亿吨落后水泥产能的任务;特种水泥约3%。另外,2010年我国GDP增长可能达9.8%,城市化率可能达46.2%。
笔者估算,2010年年底我国水泥已有产能的基本情况是:熟料产能15.3亿吨,其中新型干法窑熟料12.6亿吨,立窑熟料2.7亿吨;水泥产能23.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9.4亿吨,立窑水泥4.3亿吨;水泥产量18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14.4亿吨,立窑水泥3亿吨;以上数值均未计入特种水泥约5000万吨的产量。此外还有2个事实必须考虑到,其一,2012年年底前还有约250条新型干法线将投产,这是已成既定的新增产能;其二,在已有的新型干法线中,熟料日产1500吨以下、生产技术指标低下、环保不佳的约有300条,熟料产能约1亿吨,今后3年其中大部分也将被列入淘汰队伍。因此水泥工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绝不能松懈。
落后产能的彻底淘汰,为我国水泥工业从量变到质变实现质的飞跃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产能的新建腾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显然,上述4亿多吨的落后产能在2014年以前是可以而且应予逐步淘汰的。
近来,有些经济学家和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学者认为,过度依赖基建投资拉动GDP的高增长率是难以持续的,同时还有可能对资源能源配置、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生产安全、净增财富、民生福祉等方面诱发某些延滞性的负面影响。他们主张选择稍低的“绿色”GDP,而不要虚高的“黑色”GDP,建议“十二五”的GDP年增长率宜控制为8%~9%,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多增加科技创新、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等领域的投入,转变发展方式,注重全面均衡发展。笔者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如果“十二五”期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率能控制在8%~9%,城市化率为53%,那么在现有的具体条件下水泥工业应作何响应和规划?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寻求行业共识。笔者的观点是,在保证国家经济建设需求的前提下,我国相应的水泥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控制为4%足矣。这样,到2015年水泥产量将为21.5亿吨,其中95%以上为新型干法水泥,落后水泥已经匿迹。之后我国水泥年产量将维持在22亿吨左右并一直延续到2018年,人均累计水泥消费达26吨,2019年水泥产量(需求量)将开始逐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