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 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铜川的中心区,王益区委、区政府重新审视区情,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根本变革,理顺发展与效益、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瞄准低碳经济,将循环链条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环节和角落。
王益区把沼气建设作为应对能源短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采取乡镇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方式层层落实,形成了“养殖—沼气—生态农业”的农家院落小循环链条。在王家河乡常家河村,沼气为村民节约生活支出,沼渣成为该村主导产业苹果的优质肥料,沼液也成了叶面喷肥的香饽饽,使村上形成了“一果二沼三养猪”循环产业链,村民人均年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目前,全区已建成沼气池4010口,一年就为农户节省燃煤、用电、化肥等费用千余元。
黄堡建材工业园聚集了全区大部分建材企业,也是建材废弃物的主产地,大量炉渣、灰粉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为此,区上在淘汰拆除污染严重企业的同时,不断抬高生态门槛,将一批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同时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大型建材企业,使得大量建材废弃物成为众多大型建材企业争相吞食的“口粮”——炉渣、灰粉变成了水泥熟料。声威水泥还把窑尾余热利用起来进行发电,最大限度地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年发电量可达6000万度,为企业节约标煤2.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万吨。园区众多企业产生的大量废旧钢铁通过京生耐磨材料生产线,“变”成了耐磨钢球后又返回到了水泥企业,形成了“废旧钢铁—耐磨钢球—水泥”的循环链条。像这样的循环再利用涉及园区企业半数以上。
不仅如此,骇人的瓦斯也成了“宝”。过去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瓦斯废气,主要是靠大型管道排向外界,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王益区瞅准这一问题,引进了铜川华辰煤气层发电项目,年发电2500万度,发电余热供矿区职工采暖和洗浴,提高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幅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用电成本。
在不断推进企业间循环的同时,王益区更加注重社会大循环。投资22.5万元在街道和支毛巷道安装了350个分类投掷垃圾箱。废旧塑料经过集中后,送进振德编织生产线进行再利用,生产成塑料编织袋送往水泥企业,形成“废旧塑料—编织袋—水泥包装袋”生产链条,大大减少了城乡的白色污染。目前,王益区正积极开发新产品,无尘排放锅炉,众多居民小区和单位正积极进行水煤浆锅炉改造,居民纷纷拆掉烧煤灶,使用天然气,使大气质量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