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网】 河北省鹿泉市以水泥闻名,曾经凭借水泥产业连续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鹿泉也因水泥而被诟病,大量粉尘严重污染河北省会石家庄及周边环境,让这个“水涌若珠倾”的城市终日被粉尘所笼罩,宁肯牺牲一些GDP,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鹿泉市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166家小水泥。随之,鹿泉也从“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淡出。“后小水泥时代”,鹿泉市靠什么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鹿泉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有哪些探索、经历了什么阵痛?其后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到鹿泉市进行了深入探访。
水泥行业让鹿泉人展开了眉头,但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鹿泉人吃尽了苦头
“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所谓的“土”,就是水泥工业日夜喷吐的粉尘。
鹿泉石灰石矿藏十分丰富,至今仍有6.7亿吨储量,发展水泥工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上世纪70年代,鹿泉水泥业迅速发展,“小水泥”一度遍地开花,鹿泉市也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以前,石头烧出来就能卖钱,我们哪有积极性去转产?”在鹿泉市采访时,不少昔日的水泥厂老板这样说。
水泥曾是鹿泉市的骄傲,是撑起鹿泉经济的支柱。到1997年底,鹿泉全市水泥企业达到166家,年产量超过1400万吨,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水泥行业。直接从事水泥生产的有1.5万人,水泥及衍生的相关产业就业总人数超过12万人。凭借水泥,鹿泉2000年~2004年连续挺进“全国百强县”行列,并一度占据河北省县域经济头名。
但是,水泥给鹿泉带来辉煌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如影随形。以机立窑为代表的小水泥企业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
“迅速崛起的水泥行业,让鹿泉人展开了眉头,但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鹿泉人吃尽了苦头。”鹿泉市环保局副局长侯志平说,当时的水泥企业全部采用机立窑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就像平时用的火炉子,从窑上面的进料口把石灰石等生料加进去,经过煅烧,从下面的出料口把熟料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粉尘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全部排放到大气中。”
“原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灰蒙蒙一片,严重时甚至连对面来人都看不清模样。”鹿泉市曲寨村的冯印泉大爷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果园苹果上有土,地里玉米上有土,连包心菜里也包着土。”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的上风口,多数水泥企业离石家庄市的距离不超过35公里,排放的大量粉尘,也使石家庄市曾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10名“黑名单”的省会城市。
来自鹿泉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当时鹿泉全市的水泥企业年排放粉尘超过20万吨,鹿泉市空气质量常年处在4级~5级,最差的时候,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只有75天。鹿泉人自嘲地形容这座城市:晴天是洋(扬)灰厂,雨天是水泥厂。
“压力还不仅来自环境。一些乡镇和个体水泥企业盲目上马,生产条件简陋,没有生产许可证,检测手段不健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鹿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相当一部分“小水泥”靠冒牌销售、虚假广告坑害用户,严重地损坏了鹿泉市的形象,给鹿泉市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可以说,鹿泉小水泥的生产已经走到了尽头,整个水泥行业到了非升级换代不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