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01 09:17:19 来源:水泥人网

中国水泥立窑的发展与淘汰

    水泥人网】立窑由德国人发明于1884年,不久便传入中国,先后被澳门青洲英坭厂和唐山细绵土厂所采用,从此开始了它在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纵观其历史,中国立窑在技术上有土立窑与普通立窑、机立窑、改进型机立窑等发展阶段,在生产上有6个发展高潮,每个高潮都有各自的政治、经济背景和技术特点。按事物发展规律,中国水泥立窑像湿法窑和其他落后技术一样,正在按自己的轨迹逐步走向淘汰,被先进的新型干法所取代。  

        一、第一个发展高潮(中国立窑水泥厂始创期间)  

        进入20世纪后,广东士敏土厂继澳门青洲英坭厂和唐山细绵土厂之后,于1907年采用立窑建厂;1917年德国人在山东青岛创办立窑厂;时隔4年后的 1921年,致敬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南也开始筹办一个立窑水泥厂。中国在清末民初期间,延绵30多年时间里成立的这几个立窑水泥厂,它们都采用购自国外的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立窑设备),其装、卸料都是人工作业,往往只是在操作技术很高的条件下,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工厂纷纷内迁,战事日趋严峻,敌后水泥奇缺。由于当地设备制造和采购条件极差,建设资金又十分短缺,于是在敌后广大地区开始兴建立窑水泥厂,在3~5年内就办起了6个立窑厂,这就是中国水泥史上兴办立窑厂的第一个高潮。  

        企业采用的立窑设备都是由中国设计制造,技术比较落后,规模都很小。例如昆明水泥厂,该厂在王涛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自行设计建造了1条人工装、卸料的 Φ2.5×12m钢筒体立窑;在建设第2条生产线时,由于受条件所限,只得自行建造钢筋混凝土筒体的同规格立窑;为应付市场的急需,后来甚至建造了4条不同尺寸的砖砌筒体立窑。在中国,对这种人工装、卸料的规格不定型的砖砌的或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立窑,人们统称为土立窑;对人工卸料的规格定型的钢筒体立窑则称为普通立窑。昆明水泥厂是中国国产普通立窑和土立窑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水泥史上采用国产设备建立窑厂的里程碑。抗日战争期间敌后地区所建立窑水泥厂,其生产技术都处在土立窑和普通立窑的水平,它们对当地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昆明水泥厂,当时该厂生产的水泥主要用于诸如滇缅公路、滇越铁路、昆明空军基地、“五一”兵工厂等等为战事服务的各种设施建设,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内,除青岛和济南的两个立窑厂外,1940年日本人在大同的口泉镇建成1个立窑水泥厂,采用德国制造Φ2.5×10m的机械装、卸料的钢筒体立窑,年产水泥3万吨。这种机械化装料和卸料的钢筒体立窑,在中国称为机械化立窑,简称机立窑。口泉水泥厂是中国第一个机立窑厂。  

        在清末民初开始采用立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里,立窑生产随着技术进步和政治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和淘汰。唐山细绵土厂的立窑生产,于 1906年在该厂重建时被淘汰,改用回转窑生产。广东士敏土厂的立窑在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回转窑生产线建成后便停止生产,改为水泥粉磨厂。山东青岛立窑水泥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人从德国人手中接管,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被国民政府所接收,1947年被卖给一家私人企业后不久就停产关闭。在抗日战争期间新建的一大批立窑厂中,江西水泥厂由于生产条件不足,在抗战胜利后未能继续运行。这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共有8个立窑水泥厂,它们是:四川省嘉华水泥厂、湖南省零陵水泥厂、陕西省白水水泥厂、甘肃省窑街水泥厂、云南省昆明水泥厂、贵州省贵阳水泥厂、山东省济南水泥厂、山西省口泉水泥厂。  

        这些厂的年水泥生产能力总共为7.2万吨,后来都成为共和国立窑水泥企业的发展基础。  

        二、共和国的小水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泥产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和隶属关系的不同,分为大水泥和小水泥的不同称谓。在计划经济时期,大水泥是指国家大中型水泥企业生产的,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分配销售的水泥。这些企业都采用回转窑技术进行生产,其水泥质量由国家检验机关进行统一例行检验和监督,有可靠保证。小水泥是指地方小型水泥企业生产的由地方政府分配销售或进入市场的水泥。这些企业的产品90%以上是采用立窑技术进行生产,约有6%~8%是采用小回转窑生产,其水泥质量良莠不齐。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水泥统配制度被撤销,水泥工业统计方法也发生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将年产20万吨以上水泥的立窑厂都列入大中型企业,于是,大水泥和小水泥的含义略起变化。现在大水泥一般是指回转窑生产的水泥,小水泥是指立窑生产的水泥,也有一些人将小型回转窑生产的水泥仍然视作小水泥。  

        新中国建国初期,小水泥产量很低。经济恢复期结束后的1953年,全国小水泥产量仅5万吨,1955年为12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比例波动在1%~3 %之间。1958年以后,小水泥产量开始发生剧烈变化。根据国家统计资料,1956年到1976年和1976年到1990年,我国小水泥产量变化情况分别示于图1和图2。由于小水泥中90%以上是由立窑生产,所以小水泥产量变化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表示立窑企业水泥生产的发展状况。按国家统计资料测算出的 1990年到2002年立窑企业水泥产量变化情况示于图3。  

        三、第二个发展高潮 (“大跃进”期间)  

        1958年到1960年有一个小水泥产量的高增长期,这是中国水泥史上立窑生产的第二个发展高潮。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运动,工业大炼钢铁,农业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工业、农业都急需水泥,中央建材主管部门在中共中央关于“大、中、小并举” 和“土洋结合”等方针的指引下,发动全国各地建设立窑水泥企业,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分赴河北、河南、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和甘肃等地帮助当地建厂。在河北省获鹿县建立立窑小水泥实验厂,作示范和培训地方办厂人员。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水泥生产促进会,推广河南偃师和河北满城等地用土立窑生产水泥的经验。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土立窑厂在全国各地就遍地开花,数量达9000多个,工厂生产规模从日产10多公斤到100多吨的都有,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些厂生产设备都非常简陋,大都是砖砌的土立窑,规格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用手拉风箱烧熟料,用石碾子磨水泥。许多厂的产品质量非常低劣,有的只能算作石灰烧黏土水泥,用于修筑公路后汽车一压就碎。这是一场非常盲目的建设立窑水泥企业的群众运动,与大炼钢铁一样,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面对这一场群众运动,中央建材主管部门进行了及时引导,并于1958年下半年在唐山市连续两次召开全国小型水泥企业会议,提出“从土到洋”的技术改造意见。会议指出,建设企业要“四靠”、“三就”,即靠资源、靠水源、靠电源、靠交通;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就地使用。还指出,工厂必须装备破碎机、球磨机、鼓风机、成球机和煅烧窑等等。此时,水泥设计院参照云南昆明立窑水泥厂经验,及时设计出Φ2×8m和Φ2.5×10m普通立窑及其生产线配套设备图纸,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出我国第一个年产3.2万吨水泥立窑厂定型设计。中央建材主管部门的引导和这个定型设计的普遍推广,基本扭转了盲目发展立窑水泥厂的混乱局面。到1960年,立窑水泥厂减少为665个,小水泥产量由1958年的27万吨增加到463万吨。  

        1960年冬,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中央建材主管部门对不符合要求的立窑水泥企业一律实行“关、停、并、转”。那时,中央政府命令十分有效,真正能做到令行禁止。从此,关停了一大批立窑水泥企业,到1962年只剩下30多家,小水泥产量由463万吨下降到95万吨,仅为1960年的1/5。  

        四、第三个发展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2年到1966年间,小水泥产量一度增长,这是国民经济调整后得到稳步提高的结果。1966年到1968年间,小水泥产量又一度回落,这是由于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全面下滑,导致小水泥产量相应下降。然而,从1968年开始到“文革”宣告结束的1976年,小水泥产量急剧大幅增长,这就是中国水泥史上立窑生产的第三个发展高潮。  

        “文革”开始后不久,中共中央发起“农业学大寨”运动,全国范围内再次掀起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当时水泥奇缺,大水泥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央建材主管部门决定采取“大跃进”时期曾经使用过的办法,发动群众大力兴办立窑小型水泥企业。自1968年11月在广东东莞召开地方水泥工业发展经验交流会后,连续3年,每年都召开一次现场交流会,对小水泥支农进行宣传,对立窑水泥建设进行发动和政策引导。如1971年的泰安会议,提出了“五个为主”的方针,即方向以农业服务为主、资金以自筹和自己积累为主、原料以就地取材为主、设备以修旧利废和自己制造为主、技术力量以自己培养为主。在中央建材主管部门的发动下,全国各地,从省到县、乡、村,各行各业凡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都纷纷兴办立窑水泥厂。“文革”前夕全国立窑水泥厂仅200多家,到 1976年立窑水泥厂发展到3000多家。1973年小水泥产量达到1965万吨,首次超过大水泥产量,占总产量的53%;1976年小水泥产量已达到 2911万吨,占总产量的62%。  

        这一时期新建的立窑水泥厂,其技术特点除极少数厂以外,绝大多数属土立窑与普通立窑范畴,而且都是由各地政府在中央建材主管部门“五个为主”方针引导下,采用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的办法建设起来的。一般都是先建一台砖砌的土立窑和一台球磨机,既磨生料又磨水泥,然后再增加一台磨机,将生料和水泥在各自的磨机内制备,以后再增添各种储库和包装设备,逐步提升到水泥设计院编制的年产3.2万吨水泥的普通立窑定型设计的水平。许多厂的技术非常落后,化验室不规范,少数厂甚至没有化验室,生料配方是从别厂抄来的,一年四季都不变,水泥强度检验采用土办法,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省、市地方政府所建的小水泥厂,甚至还采用比立窑更为落后的鸭蛋窑烧水泥熟料,其产品质量很低、劳动条件极差、燃煤浪费很大、环境污染更加严重。这种窑型往往在“土法上马”时采用,或者为尽快满足需要而采取应急措施时采用,在全国小水泥厂中并未广泛应用。  

        在“文革”期间,中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提倡搞小钢铁、小化肥和小水泥等的所谓五小工业,有些人甚至错误地认为小水泥可取代大水泥,因此造成大水泥的国家建设投资极低,使其产量增长很慢,到“文革”结束时小水泥产量已超出大水泥产量的12%。中国水泥界有识之士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感到十分忧虑。当时,水泥设计院何奇伟副院长从“五七”干校劳动锻练后回到工作岗位,发表了主张发展大水泥的文章,讲出了广大水泥技术干部和管理干部的心声,大家对他实事求是、敢于直言的精神深表钦佩。  

        在有关政府部门倡导下,我国小水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了,而且小水泥产量超过了大水泥。这种不合理局面的产生,一方面由于“文革”“极左”思潮的影响,小水泥发展一度被提高到不恰当的地位,水泥工业在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偏差;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缺乏发展现代水泥工业所需大量资金,但又要加速发展经济,急需大量水泥,只得发展技术落后、投资少、见效快的小水泥。因此,中国水泥工业形成了小水泥产量多于大水泥的结构模式。  

        小水泥作为大水泥的一个补充,对我国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展高潮中,小水泥广泛应用于农村的各种建设,如水利基本建设的小型水库、水渠、扬水站和防洪闸等等;农业建设的晒场、粮囤、畜舍、沼气池、道路和桥梁等等,满足了农村建设的需要。  

        五、机立窑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水泥设计院设计出普通立窑设备后,紧接着就参照山西大同口泉水泥厂机立窑资料,设计出Φ2.5×10m机立窑及其配套设备,相应地提供了年产水泥8.8万吨的机立窑水泥厂定型设计,从此在我国开始发展水泥机立窑的技术和生产。  

        机立窑的关键部件是机械卸料装置。我国机立窑卸料设备先是采用按口泉水泥厂德国立窑仿制的盘式卸料器,后是采用按原苏联机立窑仿制的塔式蓖子卸料器,此后各地科研单位和机械厂又陆续开发出往复式炉篦子卸料器、辊式卸料器、摆辊式卸料器和盘塔式卸料器等等,采用最广泛的是塔式篦子卸料器。  

        机立窑卸料器的密封装置十分重要,通常采用三道闸门装置进行密封,其结构复杂、价格贵、容易磨损、维修不便。1972年水泥设计院杨大华工程师参照原苏联机立窑大口径管的料封出料器图纸,开发出小口径管的料封卸料器。此种料封管与三道闸门相比,漏风小、设备简单、投资省、维修容易和便于除尘处理。1台 Φ2.5×10m机立窑将三道闸门改料封管可节省设备费用1/8,漏风量可减少到入窑风量的2‰~3‰。在采用高压鼓风提高产量时,料封管更能显示其不漏风的优越性。小口径料封管密封装置开发成功后立即得到广泛使用,很受工厂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普通立窑改造成机立窑。  

        料封卸料器正常运行的关键是管内料位的控制,常用控制方法有3种:γ射线控制、电容式控制和压差式控制。用得最多的是压差式控制,γ射线控制时放射性防护有严格要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机立窑厂由于经营不善被迫停产,一年多后发现该厂γ射线同位素源不知去向,厂长非常紧张,感到责任重大,一面报警,一面发动大家各处寻找,后在一个废品回收站找到了这个同位素源,一场虚惊才告结束,好在尚未发现在丢失过程中又造成不良后果。针对这一事件,中央建材主管部门特将此事通报全国,规定机立窑厂关闭时首先要将γ射线同位素源交当地有关部门妥善处置。  

        20世纪的60年代,建材研究院等单位在天津水泥厂曾进行机立窑扩径试验,将1台机立窑的直径由2.5m扩大到3.6m。在短期内进行精心操作的情况下,收到了提高产量的效果。在正常操作情况下,过分扩大直径带来的窑截面温度不均匀问题难以解决,会使熟料质量下降。然而在试验中发现,将窑径适当扩大到 3.0m左右时,可达到熟料质量不降低的条件下增加产量。此后,不少立窑厂将立窑直径由2.5m扩大到3.0m。于是,在机立窑规格系列中增加了 Φ3.0×10m的一个规格。


【作者:王燕谋】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cementren;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投稿请联系:offce@cementren.com,QQ:1229919202业务咨询:18911461190